笔趣阁 > 天下英雄刘玄德 >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三军将士尽开颜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三军将士尽开颜


  刘备重视屯田,各郡都有相应设置。规模小者以守相兼屯田校尉,规模大者另置屯田校尉或典农校尉。

  屯田校尉与郡国平行,不受郡国守相管辖,直接向大司马府汇报。

  彭城遭曹操之难,被杀者众,百姓流散,荒地极多,故刘备于彭城县与留县之间设屯田校尉。

  屯田校尉乃广陵人秦松秦文表。

  秦松是青州学宫教授缪斐所荐,原在青州学宫教授兵法。刘备得徐州后,以其为屯田校尉。

  秦松开水田数万亩,招募流民数百家耕种,政绩卓著,后必大用。

  沐并、典韦率摧锋军到达屯田校尉部。

  秦松迎出,引入部中。

  秦松所在是一处营垒,部属约有百余人,核心是一队甲士,用以镇压骚乱、教习战守。

  四军分田,采取抓阄之法,摧锋军抓到距离彭城最近的秦松部,运气不错。

  秦部田仅数万亩,只能分给千余士兵。

  刘备规定:入军时间满一年,且未有重大过错者,皆赐田五十亩。摧锋军五千多人,符合条件者三千多人。

  沐并继续采用抓阄,最终选出一千人。

  被选中士兵欢呼震天,笑得合不拢嘴。

  未获赐田的士兵艳羡不已。

  每人50亩,一共需五万亩。秦松此地有水田六万多亩,留下点富裕。

  秦松领诸将士登上高处,观看一望无际的碧绿稻田。

  沐并指着稻田,大声对得田士兵叫道:“这就是大司马赐予汝等之土地!”

  一千士兵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突然间数十人冲下高坡,向稻田冲去。

  秦松忙大叫道:“勿入稻田,小心踩坏禾苗!”

  成廉、裴易、栾豹三校尉吓了一跳,忙冲出去大声呵斥,命部下士兵立即回转。

  不料那些士兵恍如未闻,而且有更多士兵跟着冲下去。

  典韦大怒,命成廉、裴易率兵左右截击,欲将不听指挥者击杀。

  沐并看到最先冲下的士兵已奔到稻田边,并不冲入,而是望着近在咫尺的水稻发呆,然后突然跪倒在地,心知有异,忙拉住典韦。

  越来越多的得田士兵奔到稻田近前停下。

  有的呆呆站立;有的直接跪在地上,以手掩面;有的伸手小心翼翼地去触碰那些秧苗,像是在抚摸稀世之珍。

  最先跑到稻田旁之人名唤李贵,平原漯阴人,扑通跪倒,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阿大,阿母,俺们也有地了!

  自己的地!

  自己的地啊!

  哈哈哈哈……

  嗨嗨嗨哎……”

  原来只是口头宣布赐田,现在却是亲眼看到,亲手摸到!

  为佃农已数代的李贵,又哭又笑,宛如癫狂。

  无数佃农、流民出身的士卒都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李贵泪眼朦胧,转头望向从高坡上往这边走来的沐并、周贯、典韦等人,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站起身来,振臂高呼:

  “大司马万岁!”

  如果刘备就在此地,让李贵去死,李贵认为自己也不会半点犹豫。

  其余得田士兵仿佛从欢喜若狂中醒来,跟着大喊:

  “大司马万岁!”

  直着脖子,面红耳赤,声嘶力竭。

  周贯和诸军中宣教一起振臂高呼:“大司马万岁!”

  在各级宣教带领下,其余未得田将士也跟着纵声高呼万岁。

  叫声直上九霄,响遏行云。

  沐并望着那一张张因为喜悦、感激、兴奋、憧憬而有些扭曲的脸庞,对典韦道:“以此击贼,谁能敌之?”

  典韦出身轻侠,不事生产,但他久与底层百姓接触,也知民间疾苦,闻言奋然道:

  “此兵无敌于天下!”

  赐田乃是大事,按说刘备应该亲自主持,但他现在也在忙着处理一件紧要之事。

  得徐州后,刘备虽更换了六郡守及一些县令,但毕竟缺少人才,大多数郡县官吏仍是旧人,不少人还是徐州刺史陶谦乃至更早时候之人。

  比如这彭城县主簿蔡遵,自公元172年就开始担任主簿,雷打不动,已经二十多年,可谓树大根深。

  蔡家在他经营下,名声虽仍不如张家,但论土地、财富,实则过之。

  蔡主簿经县令胡永、国相谢寻,向刘备献了一件祥瑞。

  那是一块拳头大小的美玉,呈不规则印章之形,玉质圆润,色泽古旧,上面天然有龙纹,并有六个篆字:刘备当为天子。

  蔡主簿信誓旦旦地说这是他在井中打水时捞出来的,观其纹,造化自然;观其字,迥非人力,实乃天工。

  刘备不置可否,问张昭:“子布何意?”

  张昭道:“大司马武功赫赫,降吕布,杀曹操,威震天下。

  然袁绍未除,袁术僭号,大司马恩德尚未布于五州,惠及黎庶。

  此祥瑞即为真,恐非其时也。”

  刘备问蔡遵道:“君有何言?”

  蔡遵拱手道:“长史之言,下吏深为赞同。

  下吏既得玉,不敢隐瞒,故才呈献。

  至于玉上所言,乃国家大事,非下吏所宜言也。

  另有肺腑之言,欲乘便献于刘公。”

  刘备道:“讲来。”

  蔡遵深深行礼,起身肃然道:“下吏闻有人建议刘公夺大姓望族之田,收归官府,赐予军士。

  此必有损国事,败坏大局。

  下吏深为刘公忧之。

  望族者,君子之所出也,大姓者,英才之所据也。

  处此乱世,亦翘首以盼明主。

  刘公若行仁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延用君子,招揽贤士,则粮秣可足,甲兵可得,英豪尽归,天下可定。

  若行苛政,加税重赋,与民争利,则士民则怨,谁当与刘公勠力乎?

  献度田加租之议者,苟非有奸,必是颛顼庸惰,下吏请刘公速查办之。

  并请明令州郡,辙行仁政。

  下吏中心如捣,不敢不陈。

  若有妄议之事,请刘公责罚。”

  跪倒在地,叩首不起。

  刘备忙将蔡遵扶起,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何罪之有?快请起。君之所言,我已明了,当深思之。”

  张昭示意蔡遵退下。蔡遵见刘备也无多说之意,便请告退。刘备准许。蔡遵恭恭敬敬拜别而出。

  张昭对刘备道:“蔡公乃有道君子,廉洁贞素,恪守清贫,其家人不着锦罗,只穿粗麻。食则粗粮腌菜,少有荤腥。

  为主簿二十多年,对县中郡中之事无不谙熟。处事老练,实为干才。

  其言虽有夸大之处,然度田加租,乃国之大事,不可不慎。”

  刘备若有所思,在文吏中间果然遇到障碍。这也是刘备先军后政、先易后难的原因。

  军队是刘备一手创建,虽有吕虔、李通、许褚等部曲,但大多来自饥民、黄巾降卒或征募良家子,对刘备敬若天人。

  刘备在军中的时间比在府中要多的多。全军十几万人,曲一级以上将领数百人,刘备每个人都能叫出名字,述其履历。

  有军队在后面撑腰,刘备对豪强并不太过担心。至于所谓士林风议,刘备越来越不放在心上。

  他要的是个全新的大汉,而不是一个裱糊起来的短命王朝。

  如果与豪强共天下,随着兼并愈演愈烈,百姓穷困,民不聊生,天下皆反,朝廷又能撑得了几年?

  五胡不可能靠刘备一朝平定,中原王朝若不强盛,刘备又不能长生久视,能为子孙护持多久?

  人生七十古来稀,刘备虽然一直走在胜利的道路上,少了些悲伤忧惧,但戎马倥偬、沐风栉雨、军中劳苦,对寿命毫无疑问是个摧残。就算懂得养生,活到八十岁,也就是公元240年。

  六十年后,氐人李雄占成都,匈奴人刘渊起兵于离石,皆称王,揭开五胡乱华的黑暗大幕。

  如今于夫罗被杀,其诸子损伤殆尽,或许不会再有刘渊。

  谁能保证不会再有慕容渊、苻渊、石渊、赫连渊、拓跋渊、李渊?

  五胡百姓如今分布东至库页岛,西至咸海,北至北海以北的广袤地区,人口无从统计,至少当在数百万以上,杀是不可能杀得光的。

  也没必要杀。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更何况匈奴人自称“夏后氏之苗裔”,都是华夏子孙,只是因入塞外,才变成野蛮人。

  那么刘备就有义务将其重新变回文明人。

  天下大同,何必强分什么胡汉?

  刘备将思绪拉了回来,建立强汉的关键就是要先解决内部矛盾。

  最大的内部矛盾,目前就是土地占有问题。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与其饥寒而死,何如揭竿而起?

  土地问题要循序渐进的解决,地基要层层打牢。

  如今豪强之家多有奴婢,即奴隶,打骂任意,杀戮随心,苦不堪言,刘备能直接一纸命令解放奴隶么?恐怕自己内部先起大乱了。

  度田收租,也是一种变法。王安石变法,出问题的非是法,乃是执法之人。

  目前执法之人大都出自豪强,因为出身豪强才有书读,才有见识和才干。刘备能够将这些人全部罢免,换上自己士兵么?

  士兵们大都出身小民,大字都不识一个,如何执法?

  把刘备辛辛苦苦培训、调教出来的各级军官派出出任各级官吏么?

  那军队谁来管理和统领?

  归根到底,小民虽多,没有人才;豪强虽少,却是精英。

  不可一蹴而就,当徐徐图之。


  (https://www.uuubqg.cc/14_14020/916320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