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苗家村里讲修行
修行,修行,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讲到修行,那必然还是要说道修行的本质是什么了。修行分为两个类别,一种就是常见的气修,也就是修气,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普及的一种修行方法。这种修行的门槛之低,能低到在稍大一点的城镇当中,都能随手淘得到一本修行功法,也不用去质疑那些修行功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为,那些最广为流传的功法,全大陆都是一样的。
修行这东西,要天赋,要资质,更要资源。就拿那最简单的功法而言,有的人能修行到至高的境界,而有的人连字都不认识,更别说修行了。就拿那些用着最简单的修行功法的人来说,能依靠着最简单的修行功法修行到至高境界,他们自己的修行感悟,就是一本在同阶段当中最顶尖的功法心得。
拿最简单的功法《五雷咒》来说,全篇共有三十二个字:“五雷真法,引雷入体,推迁二炁,混一成真。急会黄宁,氤氲变化,吼电迅霆,闻呼即至。”我不知道那些普通人能不能看的懂,就算能看得懂,知道怎么修行吗,如何在不死的前提下引雷入体,推迁二炁的炁又是个什么东西。什么都不知道,还准备修行《五雷咒》,不就是在送死吗。
越是高端的功法,记载的东西便也会越多,功法给你带来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方式方法,是给你讲述如何修行,如何引气入体,如何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穴通脉,如何将那些流过自身的气炼化,又如何感知,控制和使用气。
抛开功法不谈,就要说天赋了,天赋是一种最基本的东西,每个人都是有修行的天赋的,只是大家的天赋有高低不同的区别而已。在张麻子的认知当中,气修的境界分为筑基,培元,练气和那只是听闻过的化灵境。若是说,普通人的天赋为一,十个人里面有一个人的天赋为二,再有十个二级天赋的人里面出现一个三级天赋的话,那修行到培元境的最低要求,是人要有四级天赋,想要成为那些普通人口中的仙老爷,炼气士的话,最低也需要五级天赋。修行是人人都能修行的,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没有绝对的事情。就如这个村子中的人一样。他们修行的是蛊术,蛊术的本质是人炼蛊,或是蛊炼人,他们修行的重点是放在了蛊虫身上,说道蛊虫,也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这个蛊包括天地间的一切,也可以是人。只是自己没见到过炼人蛊的而已。
说完天赋,就要讲资质了,资质其实就是个人于大众群体之间有所不同的地方,可以是喷火,吐水,招雷等等这些强大的自然类资质,也可以是天生神力,超强感官,刀枪不入等等将自身变得更加强大的身体类资质,还有诸如刀枪剑戈之类的兵器强化类资质,辅助修行的天地灵根,火灵根,水灵根之类的修行资质,更别说,还有能沟通动植物,化身鬼魅妖兽的奇异类资质。
因为每个人的个体都会有所差异,这也造成了每个人的资质和外在的表现不同,资质也只是少部分人所特有的外在特征而已。当然了,这些都是能表现出现了的资质,还有很多是不能表现出现的资质,那隐藏在人体最深处的资质,也可以称之为血脉。一些很强大的血脉,哪怕是没有表现出特有的外在特征外,还是会有一些奇特的地方。
讲完资质,便来到了资源,这也是最为平常的,也是最容易见到的,接触到的,和每个人戚戚相关的一种东西。这个世界并不缺乏能一夜暴富的人。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补全和壮大天赋和资质的外在条件,天赋和资质在支撑起资源的内在因素。所以说,天赋,资质和资源,只相辅相成,共为一体的存在。
气修,便是以这些为基础,进行修行的一种方法。说道气修,不可绕开的便是摄心和练气了。可以说,但凡有所基础和完备的修行法诀,都是从摄心开始的。为什么是从摄心开始呢。究其本意,摄心就是为了让人感知到经过身体内的气,即真息。用一句很常见到的话而言,就是:“心归虚静,身入无为,动静两忘。到这地位,三宫自然升降,百脉自然流通,精自化气,气自化神,神自化虚。若心不虚静,则内无真宰,虽精炁亦不可得而役也。”也就是说,若是感知到气的存在,就别想着练气了。
如何摄心呢。一般来说分为二步:一:静心。二:调息。但在实际修行过程中,总结就是一句话,静。因心静而气平。调息的作用亦是使自己处于心静的地步,所以不调之调为最上法。放松自己的身体,慢慢的使鼻息平和,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慢慢的,也就能观察到气息的存在了,感受气进出自己身体的流动。如此修炼片刻后,缓缓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吸进来的气上,感受气的运动。修行到这个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心境,不可产生动摇,如此,才能感知到身体内的气穴所在,才能开穴通脉,练气入体。
修行到这个地步之后,也就可以开始练气了,但在练气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自己的气穴经脉,气是暂时储存在气穴当中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开穴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储存气,也是为了让气能温养自己的身体。所以说,每一次开穴,都是对自己身体的也是一次强化。这就是张麻子对于自己在修行过程当中的一些心得。
下面的,则是张麻子所修行的功法对于摄心和练气讲解。:“心神太紧则火旺,心太松则火熄,务必要顺其自然。文武烹炼,内息匀称,勿忘勿助。功行日久,则心如虚空,有息相依相随,非虚非空,静而又静,气息绵绵,心神默默,人我皆忘,此谓之杳冥也。”
“杳冥中有炁发生,此乃真息也。”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真息发动,熏心酥痒,产生极乐之境,修行者切不可贪于此乐,要将心神下安于关元内,上安于神庭外,日积月累,则命蒂自生,而阳气自长也。将心神安止于完骨,则曰凝神。内炁收归于璇玑,是曰调息。凝神调息,使神在炁中。默注紫宫,守心不散,存神不昏,故能杳冥恍惚。”
(https://www.uuubqg.cc/14960_14960330/6861249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