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皇明天子 > 第一百二十四章 这米粱烫手不?

第一百二十四章 这米粱烫手不?


  保密意识不错。

  朱由检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大明的宝贝很多,但是被人偷取的更多,比如被泰西人偷去的火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本身火器的使用就是在南宋、金国和蒙元交战的时候,大量应用,而在泰西还在中世纪满世界都是鼠疫,鸟嘴医生遍地的时候,中原王朝的火器就可以用鼎盛来形容。

  可是时过境迁,眼下佛朗机炮可以,大明炮不行。

  大明造炮因为铜很金贵而发展出的重型防御铁炮,这也是大明守城的利器,同样被泰西人学去满世界建了不少的铁炮台。

  而此时大明又推陈出新,做出了新型野战火炮,有一定的保密意识,可以让技术流转出去的时间更慢,为大明火炮技术进一步领先预留时间。

  “这炮不错,拉午门两架,等过年的时候,给宫里的孩子们放放烟花也是好的。”朱由检看着铜炮,乐呵呵的对着孙承宗说道。

  三号炮的误差只有不到十步的距离,而且开花弹的杀伤,让朱由检非常满意,远处的靶位的野猪,这种号称生命力最是顽强的生物,也被直接炸的浑身是血,眼看着没了气。

  能穿透野猪皮的武器,那就是好武器。

  这俩炮一门只需要三百两,朱由检当然会付钱给蓟门火炮局。

  之所以如此便宜,完全是因为所用的物料,都是源于大明的赋税的实物税,这些实物税蓟门火炮局只承担了一部分的押解费用。

  若是折合成现银的话,可能就要翻上五倍不止了。

  “万岁,宫里还没有孩子,还请万岁以江山社稷为重,早日有嗣,国本才可安定。”孙承宗真心实意且意味深长的说道。

  大明皇帝这个搞法,孙承宗很担心朱由检,哪天说没就没了。

  孙承宗得亏是在天启四年致仕回到了老家,否则的话,天启五年,朱由校忽然落水之后,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大渐,他孙承宗这个东林党的党魁能脱的了关系?

  就比如韩爌为何一直迟迟不肯进京,东厂的番子都去了,还请不动人?

  韩爌哪里是不肯,他是不敢。

  他就是怕回到京师,就有人参他一本,到时候,韩爌说和自己没关系,那也能摘的干净才是。

  所以,韩爌不肯入京。

  大明皇帝是一个秩序,是这个时代里的符号,是不可撼动,无人可以代替,代表秩序的符号。

  哪怕是清军入关,也很长时间里,借着为君父报仇的名义行事,收拢季明残部,拉拢人心。

  直到多尔衮开始搞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令之后,才逐渐的在瓦解着大明皇帝这个符号。

  但是哪怕是搞文字狱搞得轰轰烈烈的搞了一百多年,都没有彻底瓦解之后,清廷终于反应过来,这样下去不行,遍地狼烟,四处都是起义军,越是文字狱,越是禁绝,就越多。

  清廷终于寻了个道路,开始遵儒,弱化百姓心中大明君父的地位,推崇朱程理学,才算是勉强完成了国家构建。

  大明皇帝不可撼动,可是不代表着朱由检不可撼动,他可是个活生生的人,随时都有可能如同天启皇帝一样,暴毙身亡。

  但若是有了太子,有了皇嗣,就代表着朱由检现在这些政策,可以依托于皇嗣为符号,继续执行下去,而不是人亡政息。

  不管是朱由检,还是大明的臣子,都清楚的知道,大明,已经完全无法承受第三次人亡政息带来的恐怖后果了。

  所以,孙承宗劝万岁要孩子,不要太过于专注政事,忘记了后宫嫔妃,臣子们提着脑袋跟着你皇帝做事,也是需要保证的,而皇子,就是最大的保障。

  比如高拱、张居正在隆庆年间的改制,一直可以持续到了万历十年,就是团结在朱翊钧的身边,围绕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对政策进行了连贯性的执行。

  朱由检哪一天没了,但是皇位上是他的儿子,就可以连贯的执行政令。

  所以,太子为何是国本?

  就是保证政策的连贯性的重要人物,若是没有太子,皇帝的臣子,不太可能尽心尽力的办事。

  不管是宋仁宗赵祯还是宋高宗完颜构,亦或者是明武宗朱厚照,再比如明熹宗朱由校,他们这些没有子嗣,臣子们在朝堂里,简直是群魔乱舞。

  国本,国之根本。

  朱由检一脸苦笑,这能怪他?

  不管是周婉言还是田秀英,朱由检也是白天忙着政事,晚上也忙着正事,造人的事,他已经很努力的在进行了,但是这没有他能怎么办?

  难不成找那个袁贵人试试?

  袁贵人是个清冷的人,在信王府的时候,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喜欢女工,信王和她的袁贵人说话,袁贵人都很少搭话,突出一个高冷。

  朱由检想到袁贵人那个做派,就是一阵脑袋大。

  朱由检站起身来,看着靶场外的山路上,两骑快马在策马奔腾,像是在赛马,但又不太像。

  并不是马背上插着令旗的传令兵,也不是身着驿卒服饰的驿卒,一个儒生,还有一个人朱由检见过,是郑芝虎,蠎二。

  “官道策马狂奔,一人杖二十,是有这么一个规定吧。”朱由检眉头紧蹙的说道。

  如此骄横,成很体统,撞到人了,就是条人命。

  “是有这么一条,不过是在城内,城外并无此禁忌和规定。万岁要加上吗?”李国普是文渊阁大学士,自然是随行人员,他专门负责督办刑部诸多事物。

  上一次大明正二品刑部尚书薛贞,勾结建奴尚虞备用处被坐罪,他李国普很长时间都不太敢说话,他这个出身刑部的阁老,刑部出了大乱子,他难逃其咎。

  “城外也要注意规避行人,既然无此规定和禁忌,朕就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规定,制定法规。这还是当初续溪先生告诉朕的话。”朱由检摇头,既然是城外无策马狂奔的禁令,他自然不会为了个人好恶制定这样的规定。

  上次朱由检开设西山煤局,李国普就和朱由检掰扯了很久,最终确定,三十抽六的税赋,这算是重税了,当时李国普就是如此跟大明皇帝说的循名责实的法律规则。

  人生而有好恶,故民可治矣,人君不可以不审好恶。好恶者赏罚之本也。夫人情好爵禄而恶刑罚,人君设二者以御民之志,而立所欲焉。

  这是当时李国普给朱由检念得经,人家商君是鼎鼎大名的法家子弟,李国普这个儒家弟子,背《商君书》倒是背的滚瓜烂熟。

  现在朱由检原封不动的送给了李国普。

  朱由检看着李国普一脸悻悻的模样,心里就是一阵偷着乐,这种轴的只剩下一根筋的人,谏言真的不大好听。

  他能在嘴皮子上占了这口舌之利,也算是在李国普这里扳回一城。

  “臣沈元兴,参见万岁爷,万岁万安!”沈元兴的骑马的实力,比郑芝虎还要高上一筹,沈元兴先到了,直接五体投地一个大礼。

  郑芝虎狂奔而来,行了个拜礼,哆哆嗦嗦的说道:“你这厮!跑的也太快了吧!臣郑芝虎,福建漳州守备郑芝虎拜见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看着冻的打摆子的郑芝虎,这个南方的娃,受不住北方这寒冷天气。

  “取一件大氅来给蠎二披上。”朱由检对着王承恩说道。

  恩赏也是分等级的,郑芝虎这个守备是个从五品的官,还受不住大明皇帝亲自解开大氅给他披上,若是哪天蠎二成为龙虎将军或者建威将军的时候,那就有这个资格了。

  郑芝虎看着沈元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这给大明皇帝办事可是投献,他们郑家乃是海贼出身,需要大明皇帝给他们名分。

  可是这沈家居然不远万里从杭州跑到北京城,居然跑的比他还要快,沈家的粮食已经进了京师,但是他们郑家的粮食依旧还在路上。

  郑芝虎披上大氅跺着脚说道:“谢万岁爷,这天儿真的是太冷了,感觉自己就是冰坨子。万岁爷不是差人告诉大哥送五十万石粮进京吗?这好不容易筹措好了,可是这沈家却是先到了。”

  “沈家运粮进京?”朱由检有些奇怪的问道。

  沈元兴就这样趴在地上,一五一十的从收到郑家往京师运粮之事说起,包括他父亲的交待,毛文龙出自他们沈家,毛文龙幼年丧父,一直住在沈家,算是他们沈家的人。

  王伴伴亲自到了皮岛赐下了新的尚方宝剑的事,沈元兴也十分隐晦的表达了沈家的谢意。而这次往京师运粮之事,沈家也是举族之力,鼎力相助万岁平抑粮价。

  “万岁有所不知,若是京中米贵,我们这些跑海漕的也是要亏大钱的。”沈元兴伏在地上,给自己往京师运粮找了一个好的理由。

  “起来说话。”朱由检让沈元兴从地上站起来,这一直趴在地上,说话不嫌费劲了吗?

  朱由检也是好久没看到人行大礼了,这沈元兴上来就跪,跪的朱由检都有点心慌,他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沈家往京师运粮之事。

  莫不是沈家做了什么亏心事,才上赶着投献?

  这不怪朱由检心眼小,完全是因为他自打登基之后,朝臣、豪商、乡绅、勋戚、宗亲都和他朱由检对着干,大明皇帝在搞引资,引导大明百姓入股大明,这些旧股东不可避免的要被稀释股份,他们当然不乐意。

  这上赶着给大明皇帝送钱送粮的事,朱由检还是第二次见,第一次是郑芝龙从福建赶到北京城,送了五十万两银子。

  所以朱由检才下意识的以为沈家这是做了亏心事,所以才如此兴师动众的运粮进京。

  “为何这京中米贵,你们海漕也会亏钱呢?”朱由检有些好奇的问道。

  沈元兴看万岁对这生意经略感兴趣,挑了一些重点,稍微解释了一下,虽然朱由检未曾听明白,但是依旧还是懂了其中的逻辑。

  海漕这门生意很讲究时令,这也是为何沈元兴从陆上调粮,而郑芝龙同样是走的陆运,这都是时令生意。

  若是京中米粱涨价,他们进京依旧按照过去的规矩按时交付米粱还好,若是不能按照过去的价格交付,下游不吃货,他们这上游就得等着,这等一天就是一天的仓储的钱,上游不得已摊成本就得涨价,最终弄的一拍两散,亏得一塌糊涂。

  时令生意最讲究的就是出货的速度,前后涨几厘银子却反而是小事。

  朱由检云里雾里的听完这生意经,也是不太懂其中的逻辑,哪里有越涨价越亏钱的道理?毕竟沈家在湖广、两浙、苏淞等地的进货价和京中米价关系不大。

  朱由检不会做生意,他听不明白其中的关键。

  “也就是说这五十万石米粱,不用朕付钱是吗?”朱由检有些奇怪的问道,他十分的谨慎的问道。

  他不太相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所以非常犹豫,这到底是接这个馅饼还是不接?

  孙承宗看出了大明皇帝的犹豫,低声说道:“就是一片赤诚之心,也算是投桃报李,毛总兵官在皮岛知道此事也会安心许多。”

  沈元兴一听孙承宗搭腔,本来一脸的悲凉。

  孙承宗和袁可立不和,这件事天底下的读书人都是一清二楚。

  两个人在辽东战略上发生了冲突,一个主张攻,一个主张守,以坐下两名弟子,袁崇焕和毛文龙斗的最是凶狠。

  但是听到孙承宗所言,又是一喜,这怎么好端端的帮着自己说话呢?

  孙承宗看了沈元兴这一悲一喜,也是懒得理会他,既然是进京送礼,这礼送到了,也就是了。

  孙承宗为何要为沈家说话,换句话说,为何要为毛文龙说话?

  因为大明皇帝很是器重毛文龙,尤其是现在袁可立一个太保的位子,压得孙承宗死死的,他随着万岁参观蓟门火炮局就明里暗里的说到了徐老师父阁老的江湖地位比他要高。

  那太保的袁可立呢?

  大明现在虽然和建奴在议和,但是连京师三岁的孩子都知道,大明这是在攥着拳头蓄力之中。

  攻守之争,其实在第一次御前会议,商议之后,孙承宗的守辽西固本的战略,虽然还没有全面抛弃,但是已经输给了袁可立。

  所以,孙承宗哪里是为了毛文龙说话,他分明是紧跟万岁的步伐,亦步亦趋不让自己掉队,他是在为自己说话。

  要不好端端的一号二号射程远的实心炮不造,孙承宗造那么多的野战铜炮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因为攻守之策,现在万岁爷取了攻策。

  只是到现在袁可立也好,孙承宗也罢,都不清楚万岁爷的这个攻策,到底会如何,用何种方式进行。


  (https://www.uuubqg.cc/135_135694/765784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