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真是大昏君 > 第四百一十七章 各有打算

第四百一十七章 各有打算


  社会环境改变人,或者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这是指思想意识,不论人的原来是好是坏,是善是恶。

  “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历史上的明末,老实巴交的农民举起了锄头、木棍,为了生存,推翻了庞然大物般的明帝国。

  只是为了口饭吃,只是为了活下去,这样的述求是最基本,最卑微的,为此,他们不惜被砍头,被杀死。

  反正都是一死,什么样的方式已经不重要了。饥饿使人疯狂,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但当社会稳定,没有饿毙之忧,或者说大多数人都有饭吃,那谁又会生出造反的念头?

  乱世出英雄,且不说历史上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算不算英雄,也只在那样的环境里,他们才会登高一呼,应者云集。

  现在,哪怕高迎祥穷得要饿死,只要是少数人中一个,他顶多就打家劫舍,成为危害社会的罪犯,而不是攻城拔寨的反贼。

  所以,现在的高迎祥纵然做不成马贩子,可也有其他的选择。比如当兵,用他的话说,用命搏个富贵。

  要知道,高迎祥贩马为业,善骑射,膂力过人,这就是他的资本,也是他搏个富贵的希望。

  “富贵险中求,既敢从军,就不把性命当回事儿。”高迎祥满不在意地笑道:“招兵的地方多了,甘州、延绥、固原,某想去的是固原。”

  固原镇也可称为陕西镇,是高迎祥、李鸿基的家乡,作为首先的选择,也是合情合理。

  李过在旁插嘴道:“此次招兵,以骑兵居多,只要骑术精湛,其他方面都可放宽。”

  李鸿基点了点头,说道:“要说骑术,舅父绝对是没问题。”说着,他转向李过,问道:“那你呢,也去固原?”

  不等李过回答,高迎祥已经接过话,“是啊,我要带他去,希望有个照应。”

  李过点头应承,说道:“虽然在家里也能吃上饭,可也没大的奔头儿。修路、建屋、兴修水利,也是满辛苦的。”

  以工代赈是朝廷和地方早已规划好的赈灾方案,从局部受灾便开始施行,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今年更是大规模、大范围在全陕推行,给粮或管饭,但不给工钱。

  这样的剥削方式,却被老百姓所接受,满足了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而基础设施的修建完善,则给陕西灾后的恢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况且,从天启五年开始,徭役便取消了。准确地说,是以另外的形式所代替。

  靠近官道的村庄负责维护道路,离山近的村庄则植树造林,挖塘蓄水、打井灌溉等等,都可以算做服了徭役。

  最重要的是就近,不必远途奔波,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种田交赋税,百姓称之为“粮”;每年服徭役,百姓称之为“差”。

  历史上的明末灾害,粮差分文不减正是饥民蜂起,义旗遍地的主要原因。

  对于侄儿李过的言语,李鸿基十分赞赏。男子汉大丈夫,如果只是能吃上饭,那也太没出息了。

  “服役五年,退伍后可得五十亩田地,免赋税三年,半赋税六年……”李鸿基对于当兵的待遇相当熟悉。

  高迎祥笑着点头,拍了拍李过的肩膀,说道:“小子,只要活下来,五年后你就是个小地主啦!”

  李过笑了两声,说道:“没准俺还能当上将军呢!”

  “对,五十亩地算什么,从军就是要建功立业。”李鸿基赞同道:“搏个封妻荫子,那才叫有出息。”

  高迎祥端起大碗,一气喝下半碗,抹了抹嘴,对李鸿基说道:“怎么样,同去从军如何?”

  李鸿基想了想,还是摇头道:“俺还是再等等看吧,要是能赁个马车,拉人拉货是个好营生。”

  赁和租差不多,中华商会在西北拓展商路,开设了车行。赁车的百姓要按使用的天数交钱,和后世出租车的份子钱差不多。

  李鸿基觉得自己对马匹比较熟悉,赁车的风险不大。

  而且,随着西北茶马市的日渐繁荣,马匹的价格不断走低,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兴许就能买马自营。

  大明的边贸一直是赚钱的,而且利润很大。丝绸、茶叶、铁器、棉布、粮食等商货,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硬性需求。

  而马匹牛羊,大明并不是特别缺乏。作为控制游牧民族的手段,每年从哪个部落互市多少牲畜,也是有定额的。

  一旦明国掐断互市,蒙古诸部的生活便要陷入困顿。在隆庆开关之前,有些蒙古部落穷得只能用皮囊煮肉,夏季时身上衣服褴褛。

  没办法,蒙古诸部对于铁器的依赖只能从大明的互市中解决。皮毛嘛,冬天穿保暖,夏天就是中暑。

  所以,蒙古诸部对于互市极其看重,对于交易的份额也是与明国斤斤计较,希望是越多越好。

  而出于稳固西北、拓展西域的需要,平辽之后,朝廷扩大了互市的规模和时间。

  原来的互市每年交易的时间往往只有一个月左右,难以满足贸易的需求。现在则设立“小市”,也就是一月开启一次,又被称为“月市”。

  如此一来,游牧民族的生活得以改善,明国商人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中华商会固然垄断了边境互市,但也不是完全禁绝了其他商人。只不过是铁器、粮食等战略物资,只有他们有资格经销。

  商业繁荣,自然带动了商货的运输,以及人员的流动。身为驿卒的李鸿基,对此自然是相当了解。

  高迎祥见外甥另有打算,也不勉强,又谈了一会儿,交代了些家里事,便带着李过欲离开。

  李鸿基岂能如此慢待,赶忙起身,带着舅父和侄儿出了驿站,就在旁边的客栈请他们吃饭喝酒。

  依托于驿站建立的商栈,既有旅店,又有货栈,可不比荒郊野店,那是相当的安全。

  而商栈与驿站也有联系,一些信件包裹就是通过驿站传递,可谓是互补共赢。


  (https://www.uuubqg.cc/135_135010/781888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