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第十二章 中 杯酒

第十二章 中 杯酒


  好,好一个以牙还牙的骚扰之计,好一群侠肝义胆的铁血男儿,我大明有如此忠义之士,何愁国运不兴”,听燕王说到此处,朱元璋忍不住拍案赞叹。站起身来,对曹振叮嘱,“曹将军,下去后把为国捐躯的几位英雄名字报到吏部,朕要重重嘉奖”。扫了一眼众人,指着地图分析道:“蒙古人以袭扰的战术拖住徐达,你们也用此计对付他们,痛快,痛快!纳哈出到吃了这几个亏,肯定已经气急,看到石门谷中蒙古兵的尸体,估计恨不得把你们都用马踩死。你们又故意以石碑激他,以沙垒示弱,虚虚实实,深得用兵之道。王儿上次所奏的听炮声放水,武将军这边以假伏兵诱敌,把这个老狐狸都给蒙住了。这乱炮齐轰,更是神来之笔,武将军文武全才,古之名将,不过如此,不过如此。武将军,你也将父母妻子名字报道吏部吧!”

  众人知道武安国这回肯定要封妻荫子,一齐看向他。却见他如傻了般站在那里,竟然不知跪倒谢恩。

  此时,武安国心中无限感慨,自毕业分配到北京后,自己一直连个房子都没分上,北京几乎为天价的房子,绝对买不起。父母几次来京看自己,都是匆匆而去,从来没有机会在父母面前尽一尽孝心。女友更是远离而去,在异国他乡不知要受多少委屈。他不愿意想这些,也无能为力,唯深夜中扼腕而已。如今到了明代,孤身一人,别说是封妻荫子,纵使送他如画江山,又能如何。想到这,心中无限凄凉,回奏道:“多谢圣上美意,臣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再无一个亲人”。

  “啊”,朱元璋微微一愣,见武安国神情落寞,知他不是刻意隐瞒。安慰道,“你立下如此大功,又救了王儿,朕本想让你光大门楣,谁知你身世如此凄凉………”。刚要说出如何封赏,武安国长叹一声,抢先回道:“臣带乡勇抗敌,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凑巧立了些功劳,运气而已。以臣之才,实难当大任,万岁不必费心。”

  “将军不必谦虚,不说这战阵之功,卿这几年在怀柔所做,哪一件不当嘉奖,只是朕太忙,一直没有注意到。若不赐你富贵,恐怕普天下的人都认为我大明无识人之能,埋没英才”。朱元璋见武安国不贪功,心中对他又多了几分欢喜。勉励道:“出将入相,人之大欲。若论才华,满朝文武,几人及你。过得几年,以卿之才,万户侯何足道哉!”他草莽出身,出口实话居多,偶尔带点文采,则不伦不类。这点和武安国相似,所以两人这两天谈起来倒觉得彼此彼此,有些悻悻相惜。“今日朕破例一次,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来,朕一并赏了你”。

  “要什么呢,我有什么可要”武安国心中感谢朱元璋以诚相待,却不知自己真的需要什么,自从来到这里,哪一件事不是走一步算一步,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走向哪方,自己也不清楚。沉吟半天,施礼道:“万岁,臣只求万岁让我中华永不再受外族之辱,让我中华百姓无论走到哪里都堂堂正正,不受别人白眼,立于世间,不再向人低头。倘能如此,臣心愿已足”。

  “让我中华百姓立于世间,不再向人低头”。朱元璋又是一愣,“难道卿在海外,总是受人欺负吗?难道他们不敬重你来自天朝上国”。

  “万岁,北方穷困之民到了江南,还要受歧视,何况异国他乡。人若敬我中华百姓,必然需要我中华百姓背后有一富庶强大的中华。几百年来我中华先称臣于金,又亡于蒙古,山河破碎。破国亡家之民,怎会有人尊敬,又有何可敬之处啊”!

  “这……”朱元璋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周围的文臣们总是告诉他中华是世界的中心,自古就是四夷来朝。在他的思维中,蒙古人的元朝就是前一个朝代,虽然对汉人狠了些,但仍然是中国的一任主人。宋亡于蒙古,不过是国运衰落,改朝换代而已。南宋称臣于金,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唐还向突厥人称过臣呢。如今武安国提出的国家、民族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新颖,一时难以明白。

  “启禀万岁,人尊我为中华上国,不过是足不出户的书生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曹振见朱元璋一时反映不过来,轻声解释道。他到过西域,知道西方人尊重的是实力。“国与国之间的尊重,要*实力来说话,民与民也是如此,蒙古人入主中原,我中华百姓都是四等奴隶,他们什么时候当我们是一国之人过。说我们和蒙古是一国之人,纯属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至于尊重,万岁也知道,倭人在我大明海面上劫掠,万岁申斥其国王再三,但倭寇从来没停止过其兽行。高丽人表面上尊重,但占我辽东故土,根本不想归还,所谓四夷来朝,不过是书生梦呓,掩耳盗铃之词,实不足信”。

  “可恶”朱元璋挥手把龙案上的茶杯等统统扔到了地上,自大明立国以来,倭寇不断骚扰东南沿海。数次派使节去交涉,日本人都沉醉在当年曾大败蒙古水师战绩中,根本不放在眼里。想派水师讨伐,但是担心重蹈蒙古水师覆辙,犹豫不决。高丽更甚,居然以受蒙古人之托为理由,赖着辽东数万里领土,为了不四面树敌,他也一直隐忍。今天曹振提起日本、高丽,正戳在其心中的痛处,当即火冒三丈。周围侍奉的太监赶紧跑过来,一边收拾破碎的瓷器,一边示意众人不要再说。

  沉默半晌,朱元璋方开口说道,“武将军,朕今天就封你为平辽侯,辅佐燕王处理北方防务,你胸中有才,可否给朕出个主意,如何夺回辽东,扫荡倭寇”。

  “父皇,儿臣倒又一计,可以平辽”。出关去打仗,正是朱棣求之不得的事,前几天朱元璋问武安国辽东形势,朱棣就推断出父亲想对辽东用兵,所以回去仔细思考了很久。这下把住机会,等武安国刚谢完恩,就赶紧请命。

  “哦,王儿有何妙计”

  “不敢,妙计算不上,儿臣想,辽东地广人稀,不宜派大军长时间作战,否则光粮草一项,我军就消耗不起”。朱棣在怀柔听武安国评论对蒙古用兵之策,这回如竹筒倒豆子般全部卖了出来。“不如派几万精兵,装备火铳、火炮,火器看似昂贵,但兵少则补给容易,并且火药等物是一年四季都能造的,不必象粮食一样,要等到丰年才能有盈余。高丽人不敢触我军锋缨,必然和蒙古人一样,与我军打游击。我军则以良马逐之,反正仗不是打在我中原境内,与我中原无损。同时我军遣水师重炮封住这,朱棣一指鸭绿江,断了高丽人的粮道,我倒要看看,我大明军队,到底收拾不收拾了这无粮无援的高丽人”。

  “我儿妙计”朱元璋心中甚感安慰,神色也缓和了很多,这孩子真学了很多东西,没有比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让父母高兴。他摸着自己的胡子,顺着地图边看边思索。“不过真的依你所说,建立几万火铳兵,恐怕国库难以支撑”。蒙古人退出中原时,把整个国库搬到了塞外,所以明朝的日子过得一直紧巴巴。朱棣先前向他介绍过怀柔的“白银乡勇”,他算了算,建立一支十万人的军队,至少要一年的全国税收,所以只打算徐徐图之。

  “万岁不必为银两操心,臣有办法”。提到银两,郭璞心中灵光一现。赶紧启奏。“这两年,武将军教臣通商贾,开矿山,臣渐渐明白如何使地方富足。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臣以为,若要富其民,必须农、工、商、虞并举。我中原自汉以来,重农而轻其他三民。殊不知,农夫一年所获之粮,不若工一月所做货物之值。一味重农,表面上民间不愁粮食,国家安稳,实际上国库匮乏,一旦有水旱天灾,朝廷无力救民,必生祸患。臣以为,欲富国强兵,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四民平等。天下穰穰,皆为利往,四民平等,则工、商、虞必多有人为之,万岁可让地方定工、商、虞之税,不可滥收,如是,则工、商、虞者多,则税收多,则国库足。何愁没有银两打造虎狼之师,何愁天下不定。”

  “有道理,曹将军,你看如何?”朱元璋微微点头,见旁边曹振跃跃欲试的要补充,转头问道。

  “启奏万岁,臣以为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无农商工则无驱虎吞狼之胜师,无胜师则国运不长,江山不固,须知儒家教化能够安抚百姓,但打江山守江山支柱来自军队,王道还要霸道辅”曹振与武安国、郭璞、李善平闲暇时讨论得最多就是这些,当即把一些大家公认的道理一一讲出。“如水车、风车等物得到推广,收获同样的粮食自然不必原来那么多农夫。万岁可不必担心百姓缺粮。况且,天下这么大,不是我大明一国。我大明只要有银子,可以向周围任何一国买粮以备不测。在怀柔,一个水晶琉璃盏换米一石有余。我大明如今有无数别国没有之物,只要商贾往来,何愁没有银子收”。

  “不错,武将军认为如何”。

  “万岁,臣认为郭知府和曹将军所言极是,但臣还有一点浅见”。武安国思路渐渐被大家调动,想到还没听说大明有海关,用蹩脚的观话建议道“臣以为,陛下还可在海边择地建良港,在陆地择要地建边塞,一则便于往来客商停泊歇息,二则在这些地方驻水师或骑兵护送客商安全。当然这些都要收取费用”武安国渐渐又露出“奸商”本质,“第三,在这些地方设海关,出入关货物都要报关,收取关税以供国库,对于我朝需要之货物,入关则课以轻税,不需之物,入关则课以重税,我朝认为的重要物资,比如粮食,则不准出关,如此,则可减少通商贾的隐患”。

  “好,好,好”朱元璋不住的点头,“妙计,真是妙计”。见他高兴,曹振又补充道“万岁,臣早年替商人押运货物,发现西方金贵银贱,一金可换十银不止,铜更是便宜,我朝银贵金贱,一金仅换四银。以往路上不安定,所以不会有商人带大笔金银,如今蒙古称臣,路途太平,必有人往来买卖金银,我朝百姓必然吃亏。万岁不如下旨,待海关建立后黄金只可入不可出,如此则可消除此患。至于倭寇,我大明设海关之后,可在良港之中训练水师,通过给商船护航锻炼战力,待水军成熟后,一举荡平了倭国,省得他们在那里让人看着恶心”。

  “对,到时儿臣就把倭国酋长的头给父王拎来当夜壶”。朱棣插言道:“关于禁止黄金出关,儿臣看还不够,应该命以后各府库以黄金为库存,永绝此患”。

  “嗯”朱元璋略微沉吟了一下,众人所说,让他心中也跃跃欲试,元朝本来就不重农,所以此时在他心中也没有那么多重农思想,但改变库银为库金,可是前所未有的事,不敢轻易下结论。考虑了一会,命令众人把今天的见解详细写一个本上来,待明日早朝和众臣商议。

  “如画江山,让朕如何不动心”,朱元璋等武安国等人告退之后,对着地图又开始踱步。第一次听说世界竟然是这样大,对他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本来做了皇帝后日渐疲惫的心又重新活跃起来。“朕要和天下英雄争一雄长,嘿嘿,我中华百姓,我中华百姓无论走到哪里都堂堂正正。他***,老朱先把不服气的国家全给平了”。

  正踌躇满志间,马皇后从门外走了进来。朱元璋在红巾军中时,被上司郭子兴猜疑,马皇后数次舍命相救。和蒙古人激战时,也多次陪伴在他身边,长子朱标就是生在阵前。所以朱元璋和马后感情甚笃。马后不干涉政务,但每当朱元璋发火时,总有太监悄悄给马后报信。刚才朱元璋发怒,马皇后闻讯悄悄赶到,已经在外边等候了很长时间。见大伙商量完走了,才进来安慰丈夫。见朱元璋现在的样子,知他心中必有谋划,温言问道“陛下,刚才出门去那个没有头发的大块头可是传说中象鲁班一样的巧匠武安国”。“正是,岂止是鲁班,简直是诸葛再世”朱元璋夸赞道。

  “那陛下现在岂不是如鱼得水”。

  “岂止如鱼得水,我现在是肋下生层云”。


  (https://www.uuubqg.cc/133_133540/757541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