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一代军师 > 第六部 天长地久 第三十五章 襄阳恨

第六部 天长地久 第三十五章 襄阳恨


  公初为将,代父镇守蜀中,虽无盛名,然将士父老皆服其德,后主军机,屯兵江夏,督军江淮,北骑不得南下。

  时,尚相秉政,不思进取,灿唯默然应之。同泰五年,灿不请上命,趁大雍东川变乱,轻骑袭取葭萌关,绝雍军入蜀道路。尚相闻之,怒责其矫命出兵,公侃侃道:“灿承父荫,有顾命重责,朝政尽付相爷,然军机大事,乃灿之事也,若待朝廷命下,事机泄矣!”尚相闻之,遂改颜相向,然心实忌之。

  同泰十一年,雍帝以细故兴兵,三路大军,分取荆襄、淮西、淮东,淮东陷敌手,雍军据扬州,窥视江南,公亲率水营守京口,且遣长子云赴淮西寿春助石观部守淮西。雍军果如公所料,趁隙攻淮西,寿春激战十余日,军民闻云在,皆曰:大将军必不弃吾等,死守不退。雍军久战疲敝,为飞骑营所破,淮西遂安。淮西大捷,公趁势增援扬州,雪夜大破雍军于瓜州渡口,大战连捷,遂复淮东。公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绝境,后数年,雍楚大战,兵燹绵延千里,雍军虽强,终不能渡江水,公转战千里,百战百胜,世人评天下名将,列公为第一。

  飞骑营,始建于同泰五年,初,公有意进取,唯虑江南少精骑,不能敌雍军,欲在江淮建骑营,为朝臣所阻。公不得已,欲借襄阳秘练精兵,渊疑公欲夺襄阳军权,阴阻公行事,两人遂生隙。后,公袭得葭萌关,蜀中皆入掌握,乃于其地秘练精骑,称飞骑营,淮西一战,扬名天下。公甚重飞骑营,骑营统领皆亲选,每休战,皆令将士被重铠习骑射,赏罚皆重,虽亲子不能免。飞骑精兵,不逊大雍铁骑,淮西鏖战,赖飞骑营多矣。

  ——《南朝楚史-忠武公传》

  霍琮心中一亮,离开定海之时心中生出的疑惑豁然而解,出言问道:“先生,那在吴越相助南楚义军修建寨垒地道的云子山莫非是先生所遣?”

  我但笑不语,扬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霍琮越发确定自己的判断,道:“弟子从靖海公处得知吴越有奇人襄助,心中便觉有些异样,先生在江南颇有力量,若非如此,也不能轻易往来吴越江淮,若是吴越果然有人精通土木建筑,先生不会不知,吴越战事,乃是先生一手挑起,若知有人阻碍先生大事,必然不会坐视此种事情发生。以先生在南楚的潜势力,绝不会让那云子山坐大到如此境地。所以弟子猜测那人和先生有些关联。

  先生对门下事历来讳莫如深,旁人只知王骥、海骊、刘华、陆迩之名,皆为先生寄名弟子,却鲜有知晓这四人本名赤骥、盗骊、骅骝、绿耳,穆王八骏的典故凡是读书人多半读过,所以弟子猜测先生门下如赤骥者,共有八人,想来云子山就是其中第五人。先生虽然不曾告知弟子详细情况,弟子却知先生在机关土木之学上造诣非浅,想来那人就是承袭了先生这方面的衣钵吧?”

  我微微一笑,道:“你这话若给别人听去,岂不是会以为我背了大雍暗助故国,这个罪名可是不浅。”

  霍琮笑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先生令那位师兄暗助义军,虽然令东海水军再吴越难有斩获,却也消减了义军的斗志,若是人人都躲在地道中避战,岂不是让我军往来自如,而且既然修建地道之人乃是我方之人,只需一纸地图就可以令我军按图索骥。不过我想先生未必是存了这样的心思,吴越战事应该不放在先生眼中,先生既然将襄阳当作诱饵,想必令吴越义军占据上风,就是为了让陆将军放心北上吧?”

  我闻言轻叹道:“我用了三年时间,迫使陆灿进入我的局中,如今他唯一可能突破僵局的地方就是襄阳,陆灿决计想不到吴越的僵局是我设计,没有后顾之忧,他必然要锐意进取,江淮有齐王坐镇,他纵然有惊天手段也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战绩,只有荆襄之地,虽有长孙冀镇守,却略现薄弱,而且容渊自失襄阳之后,切齿不忘这般屈辱,陆灿若取襄阳,容渊必然奋勇争先,而且南北之争,襄阳乃是军事重镇,陆灿纵然看穿我的手段,也不能不取襄阳,若不趁此北上,恐怕再没有这样的良机。”

  霍琮疑惑地道:“可是弟子却不明白,襄阳如何成为先生的东风呢?”

  我瞧了他一眼,淡淡道:“跟在我身边,你自然会知道什么是祸福相依的。”

  霍琮闻言却黯然道:“弟子却宁愿终生都不会看到先生和陆将军师徒相残,先生纵然取胜,只怕也不会有丝毫欢喜。”

  我本来正欲伸手去取桌上的茶杯,闻言手一颤,茶水飞溅,良久,我才淡淡道:“你还是不明白陆灿的品性,若能取我性命,他不会有丝毫犹豫,可是他对我的敬爱之心却也不会稍减半分,我既然决意南来,就不会对他手下留情,只是他始终也是我心爱的弟子。琮儿,你若叛我,我必亲手杀之,可是你若有什么苦衷,只要你说了出来,我都会替你担待。”

  霍琮闻言心中一震,面色变得苍白,却是缄口不言,面上露出倔强的神色。

  小顺子在我和霍琮谈话之时,已经起身避过一边,虽然数丈之内,不论我们两人声音多么细微,他都可以听得一清二楚,可是面子上还是要给师徒两人促膝私谈的空间,此刻见霍琮竟然不顾公子心意,执拗不言,他面上闪过一丝杀意,店房之内的空气都似乎冰冷沉凝了几分。霍琮本是心思灵透之人,只觉后颈寒毛倒竖,便知是小顺子动了杀机,可是他也是性情坚忍不拔之人,虽然压力滚滚而来,却是强自支撑,不肯露出丝毫示弱。

  我见状一叹,这孩子终于还是不肯说出自己的心事,明明知道我一句话,就可以将他再次流放到偏远之地,甚至取了他的性命,却还是这般倔强,虽然有些遗憾这少年对我没有丝毫信心,但是见他如此,我终究是狠不下心为难他,只得微微一笑,道:“罢了,这些事情以后再说吧,你还是随我去襄阳吧。”

  霍琮只觉身上一松,潮水般的杀气蓦然消褪,他忍不住拭去头上冷汗,目光望向江哲,心中暗道,或许过不了多久,自己便再也没有机会随侍恩师,只是不知道到时候恩师在处置自己之时,是否也会像对陆灿一般心存师徒之情,下手却是毫无怜惜。

  几乎是江哲与霍琮师徒重逢的同时,在江陵城外,汉水之上,一艘楼船之上,南楚军方两位大将正在密谈,其中一人正是陆灿,另一人却是江陵守将容渊。距离襄阳失守不过三年,容渊却是苍老憔悴了许多,虽然对着南楚军方第一人,他的神情却是淡漠而疏远的,陆灿的神情从容冷静,但是目中却闪烁着热切的光芒。

  容渊沉默良久,终于抬头冷然道:“夺回襄阳,乃是容某梦寐以求之事,大将军既有这样的决心,容某敢不从命,只是这种大事将军也要瞒着朝廷,难道就不担心国主怪罪么?”

  陆灿叹道:“我岂不知此举定会引起非议,但是朝中情形容兄也应该知道,若是我真的请命而行,只怕雍军已经知道我军目标,况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陆某既然主持军机,就只能勉力为之。襄阳易守难攻,我会尽力将长孙冀诱出坚城,容兄趁机攻取襄阳,其间若有变故,容兄可相机行事。”

  容渊眼中闪过寒芒,道:“大将军可知,若是这次不能取下襄阳,尚相必会问罪将军,如今国主亲政,将军顾命之权已经被朝廷收回,若是将军独断专行,必将授人以柄。”

  陆灿淡然道:“若能够夺回襄阳,陆某就是担些罪名也无妨碍,敌我两军已经僵持年余,此时正是雍军懈怠之时,而我军却是卧薪尝胆,寻求报仇雪耻的战机,江淮、吴越战事胶结,正可以趁机进兵荆襄,襄阳乃是南北相争的军事重地,若不得襄阳,江陵、江夏都会受到威胁,我军也没有威胁敌军的本钱。”

  容渊闻言肃然道:“末将必会全力以赴,不夺回襄阳,绝不收兵。”

  陆灿心中略宽,容渊虽然和他性情不合,如今又已经依附尚维钧,但是他相信若有夺回襄阳的机会,容渊便会不顾一切的从命行事,而若想夺回襄阳,若不得容渊支持,希望就小得多了。想到此处,他转头向容渊望去,恰好容渊也正向他望来,两人目光相对,都觉出对方眼中的热切和战意,攻取襄阳之举,两人心志如一,因此之故,从前的嫌隙这一刻似乎也消失无踪了。

  八月十二日,陆灿自江夏率军溯澴水而上,出义阳,义阳之南有三关,分别是武胜关、平靖关、九里关,武胜关、九里关在楚军掌握之中,平靖关则在雍军手中,三关互为犄角,皆是易守难攻,故而两军多年激战,鲜有在此的时候,陆灿却是从数年前便着手于此,多年谋划,大军压境,数日前攻破义阳,义阳守将战死。

  八月十五日,陆灿出义阳,西略宛、邓,势如破竹,此举突如其来,在陆灿意中,长孙冀必然亲自率军前来迎战,大雍众将,若论武略,南阳一带,只有长孙冀可以和陆灿相较,襄阳城高水深,易守难攻,南阳却是略为空虚,长孙冀除非是不顾根基,否则必会回师南阳。孰料长孙冀仅遣部将莫业迎敌,两军战于河内,莫业败绩,退守南阳。陆灿遂南下,攻襄阳腹背。莫业率军从后击之,灿于新野设伏,莫业察知,不敢进,陆灿留大将守新野,自率主力南略襄阳。

  和陆灿的一帆风顺相比,容渊却是步履艰难,八月十四日,他出竟陵北上,欲取襄阳,不料长孙冀竟然不顾陆灿的威胁,亲率大军守宜城,两军在宜城、竟陵之间缠战十数日,容渊得知陆灿已经迂回袭取襄阳腹背的战报,心中大怒,率军猛攻宜城,长孙冀暗遣军士于黑夜躲在乡野,第二日容渊猛攻宜城之时,伏兵四起,大破楚军,容渊败绩,退守竟陵。长孙冀反攻竟陵,容渊严守六日,

  八月二十七日,竟陵危急之时,长孙冀突然退兵远走,容渊探得军情,襄阳竟然已经被陆灿攻陷,容渊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怒火攻心,本已在守城之时受了重伤的容渊,竟是吐血不止,卧病不起。

  八月二十九日,容渊怒返江陵,并上书南楚朝廷,弹劾大将军陆灿不奉王命,轻易出兵,陷麾下将士及友军于水火,悖逆狂妄,独断专行。

  陆灿攻陷襄阳,也是十分意外,襄阳的守备居然十分稀松,不过九日,就被楚军攻下,陆灿询问俘虏,方知八月七日,江南行辕参赞江哲亲来襄阳,和长孙冀密谈之后,暗中分兵三万,不知去向。也因此故,襄阳城才会城防空虚,以至于被陆灿所乘。陆灿心知江哲计谋百出,心中忧虑,便遣侦骑四方探听雍军军情,在他心中江哲一人抵得上雍军十万精兵,分心之下,便没有及时出兵从后攻击长孙冀,驰援容渊,在他想来,容渊守竟陵坚城,纵然不胜也无妨碍,却忘却了容渊心结,数日延误,终于导致无法挽回的憾事。

  八月二十六日,陆灿得报,江哲屯兵谷城,思索再三,便留部将守襄阳,亲提兵赴谷城,率兵攻城。谷城虽然城池不大,却是扼守汉水中游的军事要地,又有重兵把守,急切之间也无法一举攻下。

  我站在城头,轻摇折扇,看着城下衣甲鲜明的楚军,微笑对站在身后面色沉静的霍琮道:“你在吴越也见过陆灿用兵,可否猜猜谷城能够守到什么时候?”

  霍琮微微苦笑,看了一眼站在城楼上指挥守城的将领常谅,心道,幸好先生的说话那人听不到,却只能开口答道:“吴越海战,陆将军和靖海公数次交战,弟子也曾旁观,陆将军用兵如神,靖海公每每叹息,若非东海水军长于海战,难免遭遇败绩,只看这一次他别寻蹊径,出兵义阳,迂回攻襄阳腹背,如此作战当真如天马行空,我大雍虽多有名将,却未必及得,若是没有外力,只怕谷城守不到十日。”

  我忍不住低声嘟囔道:“这虽然是实话,不过你也太不给我留面子了,不管怎么说我也是陆灿的师父,难道我就一定会败么?”

  霍琮闻言不敢出声,小顺子却是冷笑道:“公子从未指挥作战,能够守到十日还是常将军的功劳,若是有你插手,只怕还要少几日。”他的声音虽然不高,可是在我身后不远处护卫的呼延寿和几个侍卫都听得清清楚楚,都是强忍笑意,不敢出声。

  我无奈地摇摇头,小顺子的话我可不敢驳回,望了城下一眼,叹息道:“只可惜他没有十日时间了。陆灿为人光明磊落,又是世家出身,对于人心险恶终究知道的太少。我猜知近期他就会出兵襄阳,他的本心是想趁着赵陇亲政未久,他尚可自行其是的时候夺取襄阳,而为了更有把握一些,他必定会和容渊合兵进攻,所以我令长孙冀厚此薄彼,阻住容渊。容渊对于失去襄阳切齿不忘,陆灿用他做偏师,就是因为他必然戮力死战,陆灿声名在外,按照情理长孙冀应该亲自迎战,这样一来容渊就可趁虚而入,攻取襄阳。这样一来,不仅达到了他的目的,还可弥补和容渊的嫌隙,可谓一举两得。我却偏偏让长孙冀去阻容渊,将收复襄阳功劳让陆灿夺去,在陆灿来说这是不得已,总不能放着襄阳等待容渊来取吧。可是容渊本就器量狭窄,又和陆灿有隙,这一次合力出兵本是为了因为襄阳之仇压过旧恨,一旦襄阳被陆灿所取,容渊心中的怒火足以令他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南楚变乱将起,陆灿哪里还有可能安心作战呢?”

  霍琮虽然已经心知肚明,仍然一阵心寒,犹豫了一下,问道:“先生既然早有利用将帅不合的内患对付陆大将军,为何隐忍三年不发?”

  我低声抱怨了一句道:“我难道不想早些平定南楚么?”然后才答道:“时机未至,纵然隐患爆发出来,也不能伤筋动骨,三年鏖战,以一己之力抵抗雍军数倍之众,陆灿如今已经是南楚的军神,深得军心民心,只有这时候发难才能最大限度的消减南楚军民的斗志,若是动手早了,纵然陆灿一死,南楚军方也不过是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况罢了,却不会放弃抵抗我军,战火将会连绵十余载。而且尚维钧和陆灿顾命之时,若是用了此计,尚维钧纵然有心对付陆灿,陆灿也不会甘心俯首,可是如今就不一样了,赵陇已经亲政,他的旨意是真正的王命,除非陆灿有意谋反,是绝不敢公然违抗的。”

  霍琮轻叹道:“陆大将军虽然有捍卫社稷的功劳,可是在尚维钧和南楚国主的心目中恐怕只是一个手握重兵的权臣,唯恐其动摇赵氏王权,若是两国相安无事,武将无用之时,只怕大将军也难逃鸟尽弓藏之祸,只是如今两国战火汹汹,南楚朝廷应该不致于自毁栋梁吧?”

  我目光一闪,道:“自然有让南楚君臣安心的法子,目前却无需多言,先提防着别让他取了谷城吧。”

  小顺子闻言冷冷道:“公子既知守城之险,为何定要留在谷城面对大军,若论行军作战,陆灿乃是数一数二的名将,公子可是认为他会手下留情么?”

  我长叹道:“陆灿若是会手下留情,就不是陆灿了,不过这个险却不能不冒,若不如此,怎让陆灿有口难辩呢?”

  小顺子神色稍缓,道:“敌军开始攻城了,公子还是到城中避避吧,刀枪无眼,险地不可久留。”

  我听着城下传来的喊杀声,看到城上军士严阵以待的模样,微微一笑道:“我虽不是主将,却是侯爵之尊,如何可以避入城中,小顺子,取来我的古琴,让我在城楼上弹奏一曲,好为三军将士助兴。”

  说罢挥袖走上城楼,小顺子叹了口气,终于捧来古琴,我居高临下,望着从容不迫攻城的楚军,以及千军万马中身着锦袍金甲的峻挺身影,数年之间,他的容色苍老了许多,可见心中之苦,说起来我们已经有十三年没有见过面了。轻抚琴弦,若有若无的琴声飘下城楼,琴声宛若流水,流水不绝,宛似别愁,我将眼前战乱,心中阴谋尽皆抛去,只是一心抚琴,也不去想如何用琴声挑起己方军士的士气,如何散去敌军的战意,就好像是在寒园之中,对花弹奏,也像是在江水之上,临风抚琴。

  城下指挥攻城的陆灿双眉紧锁,琴声淙淙,溢满天地,丝丝缕缕,皆入耳中,他心头惊异,不问可知,这个时候还有闲情逸致抚琴的,除了先生之外再无别人,只是先生虽然通晓音律,却没有内力,如何能让这琴声凝而不散,溢满苍穹。

  只是他也没有心情顾及此事,令军中士卒敲响催战鼓,鼓声隆隆,响彻天地,想要掩去琴声,可是那琴声便如清风过隙,流水浸沙,虽是若隐若现,却始终不曾断绝,声声入耳,陆灿心中生出颓意,只觉得仿佛眼前这片天空尽在那弹琴之人的网罗之下。

  这时候汉水之畔,两个身影默然立在那里,远观那如火如荼的战事,其中一个男子,白衣如雪,剑眉星目,风姿飘逸,负手而立,神情淡漠,另一人则是一个黑衣青年,英姿飒爽,神色冰寒,他手中捧着琴囊,目光炯炯,望着血花飞溅的战场,周身上下洋溢着浓厚的战意杀机。

  那雪衣青年听着琴声,沉吟良久,才道:“若论弹奏技巧,随云远在我之下,可是他的悟性却是这般出众,不需倚*外力,便可以深入心魂,纵是雷霆铁壁,也难以阻绝遮掩,我也是两年前才达到这般境界,想不到他竟也能够弹出这样的琴音。凌端,拿琴来,我要和随云一曲。”

  凌端一撇嘴,虽然如今魔宗也已经是大雍臣民,但是对于凌端来说,那个江哲仍然是最可恨的仇人,并非是因为那人设下的计策,让自己最尊敬的谭将军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本就是谭忌夙愿,也不是因为那人利用自己害死了石将军,虽然知道石英之死乃是大雍阴谋,但是对于石英的恶劣印象并没有消退,对他来说,始终念念不忘的便是李虎,那个鲁莽的笨蛋,却因为那样可恨的缘故被江哲杀了,自己这些小人物的性命在江哲心中,大概就连蝼蚁都不如吧?这些年来,他随着四公子见过江哲数次,却是一句话也不愿和他多说,甚至刻意避开那人,只怕自己忍不住质问那人关于李虎的事情。

  虽然心中恼恨,却不敢违背秋玉飞之命,恭恭敬敬递上“洗尘”古琴,秋玉飞盘膝坐下,将古琴放在膝上,轻抚琴弦,一缕孤绝的琴声从指下溢出。琴声宛似奇峰凌云,清绝激昂,却又和谷城之上传来的琴声拍拍相合,两缕琴音一若行云流水,一如嶙峋孤峰,流水绕奇峰,其中有清商,虽然分明听出两缕琴音的不同,却又觉得流水孤峰山水相互辉映,交融一处。

  此时此刻,不论是城上的雍军,还是城下的楚军,都仿佛失魂落魄一般,沉醉在琴音之中,战场之上的杀伐之声渐渐消散,戾气也化为祥和,陆灿在楚军阵中不由摇头长叹,今日楚军再无战意,一曲古琴,散去七万楚军斗志,这等事情当真让他有苦难言,黯然下令鸣金收兵,免得己方被城中雍军所乘。

  楚军听得鸣金,都是满脸的不舍,却不敢有违军令,渐渐退去,军中部将正欲簇拥陆灿离去,陆灿一咬钢牙,挥手令亲卫递上自己的神弓,纵马出阵,会挽雕弓如满月,一箭向谷城城楼射去,他所站的位置距离城楼足有五百步之遥,那一箭却是见光不见影,瞬间穿越漫长的距离,射向城楼上抚琴的江哲咽喉。城上雍军看到陆灿张弓射箭,开口欲呼,那一箭却是已经到了江哲面前丈许之处,只是那箭矢却也没有更进一步的机会,一只宛似冰雪美玉调成的素手挡在箭矢之前,手指轻弹,那一支势如雷霆逸电的鹰翎箭已经被弹落在地,小顺子面如严霜,眼中露出无穷的杀机。

  陆灿本是双臂神力,上阵杀敌之时,常以弓箭射杀敌将,虽然不如大雍长孙冀等人的神射,但是五百步之内也是箭无虚发,只是后来他身为大将军,鲜有亲自上阵的机会,又因为他颇通经史,有儒将之誉,所以勇武之名反而渐渐被人淡忘。不过陆灿这一箭却非是想要泄愤,或是要取江哲性命,他自然知道江哲身边有人可以拦下此箭,这一箭不过是表示师徒绝决之意罢了,所以一箭射出,他就连结果也不看一眼,便策马奔入军中,被亲卫簇拥着远去了,不论是城下楚军还是城上雍军,凡是看到这一箭的,都是黯然,师徒反目,故人长绝,本就是人生憾事。

  城楼之上,江哲却是微阖双目,只顾抚琴,似乎根本没有留意到方才险些被箭矢射杀。琴声一变,便如海浪退潮一般,重重叠浪,正迎合着楚军退兵之势,而那从汉水之畔传来的琴声也是随之一变,便如海浪之中千年屹立的巨礁,纵然狂风海浪消磨,依旧傲立狂澜之中,亘古不变,青山绿水化作碧海礁崖,却是一般的丝丝入扣,亲密无间。

  当楚军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之内的时候,两缕琴声似有默契一般地嘎然而止,我推琴而起,淡淡道:“玉飞若是来了,琮儿请他到县衙见我。”

  霍琮闻声不由道:“先生,陆将军那一箭并非是真的要杀先生。”

  我眼中闪过一丝怅然,道:“他就是真心想要射杀于我,也没有什么不对。”说罢,我转身向城内走去。

  霍琮望着江哲的背影,眼中透出淡淡的苦涩意味。

  过了些许时候,秋玉飞带着凌端已经到了谷城之下,只是敌军不知何时来攻,城门却是不能轻开,城上放下绳索竹篮接两人入城,秋玉飞和凌端都是熟知战事的人,自不会以为是轻辱,秋玉飞便让凌端坐在竹篮中,不多时上了城头,那些军士正要再放下竹篮,却见眼前白影一闪,一个雪衣青年已经站在他们面前。那些军士目瞪口呆,古城城墙虽然不甚高,也是高约十余丈,竹篮只能承载一人,这雪衣青年却是不需借力,便这样轻轻巧巧的上了城楼,不由庆幸这人非是敌人。

  霍琮却是丝毫不曾惊慌,他自己虽然只是略略学了些寻常武功,却是曾经见识过小顺子的本事,秋玉飞的身份他十分清楚,魔宗嫡传弟子有这样的武功也不奇怪,上前一揖道:“霍琮拜见四公子,先生在县衙等候四公子。”

  凌端闻言冷笑道:“江先生真是客气,还记得遣人相迎,当真看得起故人。”

  霍琮能够察觉出凌端话语中的敌意,他也略知凌端之事,微笑道:“凌兄言重,我家先生与四公子琴音相酬,知己于心,四公子乃是世外之人,素有林下之风,先生不曾亲迎,一来是因为尚有公务待理,二来也是不愿用这些世俗礼数来辱没四公子。”

  凌端想要出言争辩,连张了几次嘴,却都想不出该说些什么,只得哑口无言,忿忿不平地站到了一边。

  秋玉飞原本含笑看凌端和霍琮说话,琴音相和,彼此心照,他自然不会误解江哲轻视于他,凌端借题发挥,他却也不阻止,只是想看看霍琮如何应对,这少年他虽然不认得的,但是魔宗消息灵通,江哲身边最心爱的弟子是谁,他怎会不知,只看霍琮相貌气度,便已知道他的身份。

  虽然知道江哲弟子必是才俊,但是霍琮轻描淡写的几句言语就令凌端铩羽,却也令他动容,仔细瞧去,这少年虽然相貌寻常,但是气度神采却有五分颇似江哲,只是少了几分懒散狂放,多了些凝重端厚,只是多看了几眼,秋玉飞又是眉头一皱,这叫霍琮的少年的面上竟有心气郁结之相,显然心事重重,江哲精通医术,怎会看不出来,又怎会让自己的弟子苦恨如此。但是他只是暗暗记在心中,笑道:“好了,凌端不要乱说话了,霍琮带路吧,随云想必还在等我呢。”

  霍琮引着两人走向县衙,县衙这时已经是楚国侯江哲的官邸,戒备森严,四周守卫的皆是身着黑衣黑甲的虎贲卫,三人刚走入县衙之门,凌端目光闪动,打量着周围地势,这却是他的习惯,谁知目光一闪,却看到了一个黑衣大汉立在阶下,凌端霎时间目瞪口呆,几步奔到那大汉身前,结结巴巴地道:“李虎,你怎么还活着?你怎么成了虎贲卫?”

  那大汉神色迷糊地摸了摸脑袋,道:“凌小子,是你啊,怎么你不知道我还活着么?”

  凌端气得大骂道:“我怎么知道你还活着,当初你被庄大人带走,不是说已经被灭口了么,怎么现在你还活得好好的,既然活着,这么多年怎么不知道给我传个消息,难道患难之情你就一点没有放在心上。”骂到后来,凌端已经是怒火丛生,方才见到故人的狂喜也消退了几分。

  李虎眼中闪过迷惑,道:“什么灭口啊,当初我和那些兄弟都被押到了别处,做了一年多苦役就被放出去了,兄弟们多半都领了银钱回乡了,我也没有地方可去,正不知道怎么营生才好,谁知道呼延统领来问我要不要去长安,我想着石将军也没了,就跟着统领进京了,先是在虎翼营中待了几年,呼延大人经常来指点我武艺,四年皇上亲临营中大比,选拔虎贲卫,我本来差了些落选,但是皇上听说我就是一槊把江侯打下水的李虎,就把我选入虎贲卫了。三年前又被派来保护江侯。不过,我听说你跟着秋四公子去了东海静海山庄,托人给你写过信,你没有收到么?”

  凌端看着李虎迷茫的神情,知道这傻大个心中懵懂,对当日之事糊里糊涂,这些年来竟是只有自己时刻忍受着仇恨折磨,举目四顾,秋玉飞和霍琮早已不见身影,就是旁边的虎贲卫也都避开了,多年的恨意猛然落到了空处,他心中又是欢喜又是茫然,喃喃问道:“你托什么人送的信啊?”

  李虎搔首道:“我不知道静海山庄在什么地方,就请呼延统领帮忙,转托侯爷给你传个消息,心想你什么时候来长安,可以来找我喝酒。”

  凌端哭笑不得,这下他可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但是想到故友竟然健在,心中的欢喜混合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让他忍不住泪下如雨。李虎看着昔日患难好友这般模样,只急得手足无措,在凌端身边直转圈子。

  秋玉飞在小顺子引领之下走入内堂,只见江哲负手立在堂前,背影有几分萧瑟。秋玉飞叹道:“莫非随云在记恨那一箭么?”

  我也没有回头,道:“两国交战,岂有恩义可言,更何况我不过是叛国负恩之人,他如此相待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当初我在陆府为西席,心怀丧父之痛,虽然是因为他不爱读书,所以立下各行其是的约定,可是实际上也是因为当时跟本没有心情教他读书,若不是他赤心相待,我也不能那么快就振作起来。而且我虽然腹中颇有才学,但是毕竟年轻识浅,教他读书之时多有疏漏,若不是他和我针锋相对,辩论探讨,我也没有今日的成就。陆府五年,我是举目无亲,他虽是侯府世子,陆侯练兵,常年不在府中,他又是幼年丧母,诺大的陆府,不过是我们两人相依为命,与其说是师生,倒不如说是朋友手足。虽然他少年性情,常常与我玩笑胡闹,可是却是真心将我当成亲人,我爱读孤本奇书,他便替我搜求,我贪看江上雪景受了风寒,他亲自侍奉汤药,当初我有意离开南楚之前,便是最放心不下这个亲如手足的弟子。可是如今却偏要亲自设计让他落入陷阱,别说他射我一箭以示恩断义绝,就是他真的要杀我,我也无法怪他,若非是陛下待我恩重如山,我纵然眼看战火再连绵三十载,也不会插手此战。”

  秋玉飞觉出江哲语气苍凉,便故意调侃道:“随云或许不恨陆灿绝情,只是若说不怪他我可不信,凌端不过是当年挟持人质救了我师兄一次,你便故意瞒了他十年,让他终日怀恨不休,思念亡友,若非这次你有求于我,怕他从中作梗,恐怕还不会让他知晓真相吧。”

  我闻言不由一笑,回头道:“江某记仇量窄你也不是今日才知的了,何必取笑我呢?”

  秋玉飞见江哲露出欢颜,心中一宽,举目望去,数年不见,只觉得江哲两鬓星霜更多了几分,灰发也浅了几分,不由叹道:“听说随云这几年浪迹山水之间,对于军务都不甚留心,我还以为随云必定神采奕奕,怎么如今看来却是憔悴了许多?”

  我轻轻一叹,道:“岁月匆匆,容颜渐老,这也是无奈之事,倒是玉飞风采如昔,令哲既羡又妒。这次哲千里传书相请,实在是有一件大事相托,想来想去,就只有玉飞能够助我一臂之力,只是此事颇有为难处,若是魔宗不许,或者玉飞不便,哲也不敢强求。”

  秋玉飞心中一动,已经猜到江哲所托之事,坦然道:“随云既有请托,玉飞敢不从命,我魔宗如今已经是大雍之臣,此来更是先去拜见过师尊,师尊已经许我便宜行事,若是事情紧要,我即日便可南下,只是你这一番苦心,只怕也是无济于事。”

  我欣然道:“不论成败,总要尽我心意,多谢玉飞慨然相助,只是如今还有些时间,你我何妨相聚数日,等到南楚兵退再说。”

  秋玉飞叹道:“这倒也是。”继而又笑道:“随云琴艺大有进境,我正要请教呢。”

  我笑道:“正合我意,小顺子,这几日我就不到城上去了,就让琮儿跟着常将军去迎战吧。”小顺子闻言转身出去传令。

  秋玉飞目光一闪,道:“随云对那一箭断绝师徒情谊的陆灿尚有顾念之情,这霍琮也是你的弟子,为何你却对他不甚顾惜,否则他怎会郁结于心呢?这样的人才,你若不喜爱,不如将他送了给我吧。”

  我意味深长地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秋玉飞闻言轻叹,再不多言,两人相视一笑,并肩走入后堂。

  接下来整整十日,两人只在后面抚琴论曲,将外面的战火视若未见。任由霍琮跟着常将军抵挡陆灿的强攻。

  八月二十七日,长孙冀回师襄阳,攻城甚急。或有部将劝陆灿先返襄阳歼灭长孙冀,陆灿思忖再三,只令部将死守襄阳,不容长孙冀援救谷城,然后便是下令猛攻谷城,因为攻打襄阳之时,投石车和床弩都已经用完,二十六日江哲和秋玉飞双琴合璧,散去楚军战意,陆灿退军之后便令军士赶造投石车,二十七日开始,日夜攻城不停,他虽然从未在襄阳领兵,但是当年却曾令人将襄阳周边城镇强弱虚实都打听得清清楚楚,谷城距离襄阳不到一百五十里,快马一日可到,所以他对谷城城墙的弱点一清二楚,投石车发出的巨石全部冲着那些薄弱之处招呼,不到一日夜,谷城城墙已经残破不堪。霍琮向江哲求教,却被拒之门外,无奈之下,他心一横便自作主张,令军士造了几架小型的投石车搬上城头,用烘干的枯草捆成草球,里面放入引火之物,点燃之后投掷到敌阵上,烧毁了十余架投石车之后,楚军的攻势便难以为继了。

  八月三十日,陆灿得知容渊退兵的消息,又通过数日攻城,发觉谷城之内绝对不到三万人,最多只有五千人,判断其余雍军必然暗中调往他处,说不定已经回师襄阳,若是襄阳失守,自己的后路便会断绝,但是陆灿也知道,如今自己孤军在雍境,纵然退守襄阳,也是内外交困,所以他便继续攻谷城,存心要以谷城诱使雍军来援,又派多人潜回南楚,用大将军令调动江夏留守的水营增援。

  此时,到了谷城之后,便被江哲下令,经由老河口转道邓州的雍军疾驰回襄阳,会合长孙冀断绝襄阳道路,按照江哲事先谕令,只顾攻打襄阳城,却不去救谷城。

  九月二日,长孙冀得知陆灿掘水灌城,被守军在城内挖掘城壕,令河水汇入地下,担忧谷城不能守住,派遣一万军士援救谷城,距离古城三十里之时,斥候回报,谷城浓烟滚滚,援军将领误以为谷城失守,奋不顾身快马加鞭前去救援,被陆灿部将途中伏击,万余军士死伤叠籍。长孙冀闻报令人猛攻襄阳,襄阳楚军只有万余军士留守,雍军弃城之前已经将城中粮草辎重带走大半,守城本来极难,但是虽然雍军三年来善待襄阳父老,襄阳人仍是不忘故国,闻知是大将军陆灿取襄阳,皆不顾生死,舍家拼命,相助楚军守城,雍军急切难以攻下。

  九月四日,陆灿令军士挖掘沟渠,引走谷城城下的积水,这时候城墙在大水内外浸泡之下,已经根基浮动,陆灿令军士掘地道入城,被霍琮以城内积水灌入地道,破去楚军攻势。

  九月五日,陆灿命军士以柴火架在地道外面烧城,日以继夜,通宵达旦,这次不像九月二日那般堆火生烟,诱骗援军,而是欲毁城墙,霍琮令军士修补城墙,苦不堪言,但是到了九月六日早晨,在城外响了一日夜的战鼓声中,谷城南面城墙崩塌,就在霍琮计穷之时,却发觉城外楚军并未趁势进攻,令斥候出城查探,楚军军营之内只有二十余只山羊被蒙了眼睛倒吊起来,前蹄击鼓不休,楚军竟是已经趁夜走了。

  九月六日凌晨,陆灿率军突然出现在襄阳城外,昨夜斥候回报,陆灿仍在攻谷城,长孙冀未料陆灿回师,因为襄阳守军无力出城作战,因此并未提防,更何况其时已经是黎明,正是楚军沉睡未醒之时,陆灿率军马踏雍营,长孙冀仓卒之间遭遇大败,整军不及,幸而雍军精锐,大半逃生。陆灿重入襄阳,破去雍军重围。再度遣使往江陵、江夏调派援军。

  在陆灿在谷城、襄阳挥军苦战之时,建业却已经一片混乱,九月一日,容渊的弹劾表章到了建业,尚维钧方知陆灿出兵之事,震怒之下召集心腹议事,如今国主亲政,虽然朝政仍在尚维钧掌握之中,但是毕竟名义上多了一个国主,而且尚维钧虽然贪权,却没有谋反之意,对自己的亲外孙更是只有维护逢迎之心。而陆灿,手中兵权越来越强,在隆盛八年,更是借着御敌之名,分去江淮荆襄四品以下官员的黜陟之权,尚维钧早已是对其戒惧不安。在尚维钧来说,有几十万大军守江淮,又有长江天险,十余年来重新经营的江南防线固若金汤,纵然没有了陆灿,只要放弃一些战事频繁的无用城池,稳守重镇,即使雍军大举南征,也不可能再渡长江。反而是陆灿,拥兵自重,在国中又是深得军民之心,一旦他起了反意,便是灭顶之灾。本来在赵陇亲政之后,尚维钧就有意借着国主名义,缓缓收回陆灿军权,想不到陆灿依然故我,又像从前一样不告而战,尚维钧心中下了决心,若是陆灿取下襄阳,大败雍军,也要将其招回建业,以封赏之名留住他。商议了一夜,设下如何诱骗陆灿回转建业的计策之后,尚维钧便令司徒蔡楷为钦使,至江夏迎候陆灿,一旦陆灿得胜之后,便招陆灿回京受封赏。蔡楷乃是新王后之父,堂堂的国丈,又是朝中重臣,声名赫赫,素以名儒闻世,蔡后得力,陆灿也有功劳,蔡楷前去相召,必然不会让陆灿生出疑心。

  谁知不过数日,传来楚军被困襄阳,陆灿却猛攻谷城以及江哲正在城中的消息,更有陆灿召集援军的命令,尚维钧虽然担心陆灿战败,损伤南楚元气,却也欣慰陆灿能够大义灭亲,甚至亲自传书令容渊救援襄阳。容渊以重病不能领军推辞,再度上书,称陆灿拥兵自重,无视朝廷,为己身功业,不惜将士性命。

  九月六日起,江南流言四起,皆说陆灿孤军守襄阳,不退也不进,是因为陆灿有意割据江淮称王,又指陆灿不破谷城,是因为不愿得罪大雍皇室,因为一旦陆灿自立,则江淮两面受敌,所以暗中向楚国侯江哲屈膝,表示和解之意,破长孙冀,取襄阳,不过是掩人耳目,否则为何雍军迟迟不再攻打襄阳呢?

  九月十二日,仪凰堂首座纪霞向尚维钧呈上得自民间的一首短歌,“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陆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注1)

  尚维钧一见便觉心如寒冰,诗中所指陆王,除了陆灿还能是何人,以军功扬威,一呼百诺,一令既下,千营一呼,除了陆灿还有何人,细察诗中之意,陆灿竟有称王之意。他犹自担心纪霞有心构陷,又令亲信暗访,却发觉数日之间,无论是江淮、荆襄,还是吴越,长江南北尽是歌声,就是三岁小儿,也在呀呀学语,唱着“陆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尚维钧也是通晓经史之人,自然知道什么是谶谣,如果不是陆灿有意谋反,怎会传出这样的反诗,若非是陆灿这样的地位权势,如何能令一首歌谣数日之间传遍江水。

  疑念既起,尚维钧心中忧急万分。恰在这时,尚维钧之子尚承业进言道:“陆灿拥甲兵,据重镇,往往不请命而自出兵,虽然功高,却非是纯臣,姑且不论他有反意的消息是真是假,朝野民心,知有陆灿,不知有国主,更不用说父亲了。若是陆灿振臂一呼,恐怕江南立刻便会易帜,到时候,不止王上身亡国灭,我们尚氏也会烟消云散。若是襄阳之战,陆灿大胜而归,朝廷必然要重重封赏,据闻军中已有怨言,万不能像前几次那样敷衍过去,可是此人已经位极人臣,身为南楚大将军,总督江南军事,爵封一等公爵,若是再要加封,就只能封王了。异姓为王,这是谋反的前兆,纵然陆灿现在没有反意,天长日久,也难免不会被部将胁裹称王。为父亲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除去陆灿和其心腹之后,再安抚他手下的将士,这些将士的亲眷都在江右,而且群龙无首,如何反叛,到时候从军中选一二和陆灿有嫌隙的宿将,让他们安分守己的防守雍军即可,父亲想必也没有中原之望,何何必定要倚重那陆灿呢?”

  尚维钧虽然心许,但是依然犹豫不决,正在这时,前方军报再度传来,陆灿放弃唾手可得的谷城,回师襄阳,大败长孙冀,回书求援。尚维钧听到这样的消息,却是精神一振,若是陆灿在襄阳大胜,自己可能便无法挟制陆灿,如今陆灿急待援军,自己便可趁机迫使陆灿回军,没有襄阳,最多是失去了夺取中原的可能,可是陆灿若是谋反,却是破家亡国的大事,所以他立刻进宫,请赵陇下旨,令蔡楷为监军使,以王命阻止江夏大营出兵,更调动容渊至江夏,声称等待王命,合兵北上襄阳,却暗中让容渊封住江水,不许江夏军北上。

  赵陇虽然已经亲政,但是却沉迷酒色之中,对于国事漠不关心,对于外公主张毫无反对之意,便下了旨意送往襄阳,命陆灿退兵,在他看来,孤军北上,谋夺中原,实在是一件没有必要的事情,据有半壁江山,放眼望去,宝殿生辉,室中尽是奇珍异宝,触手之处,满是冰肌玉骨,水晶帘下,脂香粉腻,这般福分,终老江南足矣,何必以卵击石,多生事端。

  九月十八日,圣旨到了襄阳,陆灿拒不接旨,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辞拒绝退兵。

  陆灿抗旨之事传到建业,赵陇大怒,他冲龄继位,虽然从未掌权,但是也无人违逆过他的命令,陆灿对他来说不过是个平常臣子罢了,竟然违背王命,一怒之下,再度颁旨召还陆灿,贵妃纪灵湘故意微辞讥讽,说是陆灿不会遵从旨意,赵陇担心在爱妃面前失了面子,两日内接连下了七道退兵诏书。

  九月二十五日,第二道诏书到了襄阳,陆灿愤而不受,可是建业依次来了七名钦使,皆是宣旨令陆灿退兵。纵然如此,陆灿本也不愿放弃襄阳,可是陆灿虽然决意进取,江夏援军却为容渊所阻,江淮军马又无法调动,粮将尽,孤立无援,雍军却是大军重整,眼看即日就要进攻襄阳,且将襄阳周边坚壁清野,不容楚军因粮于敌。陆灿立在襄阳城头,临风而泣道:“大业未成,而中道南渡,从今后再无中原之望。”

  不得已之下,陆灿下令退兵,襄阳人得知楚军将要退兵的消息,都是大为惊慌,拥在陆灿帅府之前,皆道:“我等助大将军守城,一旦雍军夺回襄阳,岂不是要问罪众人,大雍法令森严,我等唯死而已,求大将军救命。”

  陆灿闻言叹道:“陆某不能北望中原,却也不能害了襄阳父老。”然后便下令先让襄阳民众南迁,过随州,到江夏安居。

  陆灿亲自提兵断后,守襄阳不退,长孙冀得知襄阳民众南迁的消息,惊怒之下,挥军攻城,陆灿严守七日,襄阳城头染血,雍军难以攻入,十月三日,陆灿纵火焚烧襄阳,然后趁乱从襄阳城西门突围,向随州而去。

  在陆灿离开襄阳城十余里之后,却听到耳边传来如同雷霆轰鸣一般的声响,连绵不绝,仿佛雷神发怒,陆灿心中一动,面色却变得苍白如纸,只听声音的位置,便知道是从城墙的位置传来,定是城墙之下掘出坑道,中藏火药,此番被大火点燃,才发出这般响声,陆灿心思灵透,立刻猜知这定是雍军安排破城的暗着,这样的法子,绝非守城将领可以想到。而雍军攻城这些时候,却不用这暗着破城,陆灿便知自己定是已经陷入了圈套,纵然自己生出襄阳,也难免受国主猜忌,想来那火药不过是某人为了防范于未然而设下的后手罢了。苦涩的一笑,陆灿策马向随州而去,月余苦战,烽火襄阳,留下的尽是士卒鲜血,将军遗恨。

  ——————————————

  注1: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改


  (https://www.uuubqg.cc/133_133467/754570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