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乡民鱼水情
宋老爷子不肯收礼,渔民们不肯收钱,气氛凝固,场面尴尬。
副使想要说些讨巧的话,奈何看着宋老爷子难看的脸色,终是没敢开口。
“爹......”宋诚礼拿着银钱,脸色为难。
这钱到底是给,还是不给?
这鱼到底是收,还是不收?
“爷!”宋青苑含笑走了出来。
一袭水蓝色长衫,落落大方,清秀的脸上略施粉黛,让人无端的想起一首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只听她清脆的声音说道,“爷,都是乡亲们的心意,您就收下吧!”
“是啊!是啊!三姑娘说的是!”副使立刻接道。
渔民们一致点头。
“苑儿......”宋老爷子不解,转头看向宋青苑。
他这个孙女可不是眼皮子浅的人,这点小便宜,宋青苑不会占。
宋青苑笑了,“收了礼,咱家自然要回礼!”
“乡亲们把自家打捞上来的鱼仔,作礼送给爷,爷也可以把家里自产的豆芽,送回去,作为回礼。”
“如此一来,在合适不过。”
既全了渔民们的心意,也全了宋老爷子的名声。
这件事,还会成为一桩美谈。
渔民送鱼表心意,大使还礼全民心。
横批;乡民鱼水情!
“好!此法甚妙!”宋老爷子大手一拍,赞许的看着自家孙女,“苑儿,说的好!”
他这个孙女,脑子就是灵敏,转的快。
“老三,快把各位大家伙请进屋里坐。”宋老爷子摆着手,招呼着。
宋城礼笑了,渔民们也笑了。
副使松了一口气,略带惊讶的看了眼宋青苑。
心里暗道;大使这个孙女,还真是不简单,一句话,就改变了大使的心思。
也对,小小年纪,就在县里开了好几家店铺,能是普通人吗?
今天这事,他要回去好好传传。
宋大使,既然喜欢名声。
那就给他名声。
副使暗笑,总是知道马屁该怎么拍了。
............
下了鱼仔,送了豆芽,宋老爷子一路把渔民们送到宋家村口。
渔民聊表心意,大使亲自相送。
宋老爷子的名声,又将上一个台阶。
宋家上房。
宋老爷子看着宋青苑,一脸欣慰,“咱家以后想要跟苑儿学学,做人做事,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那是爹,咱家苑儿是谁啊!那可是我的亲闺女,我把她生的好!”宋诚义得意的笑了起来。
“呸!”李氏碎了一口,“你拿啥生,苑儿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跟你有啥关系!”
“嘿嘿!”宋诚义猥琐的笑了两声,朝着李氏挤眉弄眼,小声嘀咕道,“没我,你拿啥生!”
“哼!”李氏撇撇嘴。
宋老爷子无奈的皱眉,他们宋家若是把这俩玩意儿,教好了,他就彻底安心了。
“水还有些凉,过两天在找人挖藕,种藕。”宋老爷子交代着,“还有,那引水沟,也找人埋上。”
“否则,哪天不小心跑水了,老三的鸭舍,苑儿的作坊,都得被淹。”
“爹,我知道,我明天就让雇工埋。”宋诚礼应着。
“嗯!老三办事爹放心,”宋老爷子不动声色地鼓励一把宋诚礼。
宋诚礼憨憨的笑着。
宋老爷子继续道,“大郎县试第三,给咱家争了光,是好样的!”
“府试在即,咱还像去年一样,也别大办,就在家吃吃,咱们小小的为大郎庆祝一下。”
“大郎,府试好好考,咱们争取这次过去。”
“全了我宋家一门四童生的名声。”宋老爷子笑道。
大郎拱手作揖,“必勤奋苦读,不负爷所望。”
“好!好!好!”宋老爷子老怀欣慰。
............
宋家的鱼塘,荷塘通了水,宋青苑的作坊,也建完了一个。
是用砖围起来的一个大院子。
院子隔成左右两侧。
左侧院内,搭着两处灶台,还有一处木架子,用来杀猪用。
另外又建了一个小屋。
放东西,休息,冬天干活,都可以在这里进行。
这处就做为屠宰作坊。
而另一侧,宋青苑把干肠作坊搬了过来,至此,宋青苑名下的作坊,都在跟前了。
干肠作坊的院内同样有木架子,是用来晾晒干肠的。
另外,也建了两间屋子。
一间做为晾晒间,操作间。
一间做为休息室,宋青苑让人特意在这里加盖了小厨房和炕。
忙的晚了,柱子就可以在这里休息。
不必回到下溪村,来回跑也不方便。
至于三餐,干肠作坊的雇工们就和玩具作坊的雇工们一起吃。
由老根婶子统一做。
还有干肠的送货,也可以和豆芽,并到一起,由干肠作坊这边统一送,节省了人力,简单,省事。
干肠这边安排完毕,就轮到了屠宰作坊。
宋青苑犯了难,“找谁好呢?”
这个时候,老根媳妇走了过来。
近水楼台先得月,她家两个儿子,可是等着盼着想进宋家做事的。
有了这个机会,她当然不会错过。
“宋家,你看我两个儿子咋样?”老根媳妇小心翼翼地问道。
宋青苑抬头,凝神想了想,老根媳妇的两个儿子,还真不错。
办事利索,人也勤快,最重要的是随了刘老根,老实,不多言不多语。
再有,刘老根夫妇都在宋家做了长工,也算是自己人,把他们也招进来的话,两家的关系,又深了几分。
刘家就真的成了宋家的自己人。
还有刘老根的两个儿媳妇,也可以一起招进来......
负责杀鸡,**丸,杀鸭,扒鸭绒,再加上清洗鸭绒。
宋青苑把这个想法,跟老根媳妇提了提,“四个人一起招进来,待遇都一样,一年三两。”
“四季衣裳,过节的时候还有节礼。”
“以后的中午饭和晚饭,你们也不用回家吃,就和作坊的雇工们一起吃。”
如此一来,刘老根家连吃饭钱,都省了。
“那敢情好!”老根媳妇求之不得。
连连感谢,“谢谢东家,谢谢东家,这可真是我们刘家天大的福分,我们一辈子感激东家!”
一个人三两,六个人就是十八两。
一年净赚十八两,还没有什么花销。
这种好事,想都不敢想。
他和刘老根两个人来宋家做工,一年六两,都把村民羡慕坏了。
如今,全家都来。
宋家村里人,还指不定咋眼红呢。
老根媳妇抿嘴偷乐,这么好的机会,她可不会拱手让人。
“东家放心,我两个儿子儿媳都是好的,多做事少说话,这个道理他们都懂。”老根媳妇保证着。
宋家这么大的产业,涉及到方方面面,最不喜欢的,就是多嘴多舌的人。
(https://www.uuubqg.cc/133_133010/728904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