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031章
第031章
秋收时节, 家家户户都起早贪黑的忙活地里那些活儿。
老朱家是因为人口多, 且男丁们各个都是庄稼把式,女眷们倒是不用这般辛苦, 就是灶屋的事儿全部交给了宁氏, 朱母则负责每日去田间地里送个饭菜, 得闲了往菜园子里转转, 至于其他儿媳原先做什么眼下仍做什么。
王香芹边仍忙活猪舍里的那一滩事儿,别看活儿是没变多,可试想想, 秋收前后天气多热啊, 哪怕猪舍有系统附带的温度调节功能,那也不可能直接打个空调的。事实上,系统格外得入乡随俗,就连平时做任务给的奖励, 都是同这个年代的科技水平相符的,自然也就不用去惦记空调了, 只能通过增加空气流通, 以及用井水降温之类的土法子了。
这温度上去了,猪舍里的味道就大了起来,哪怕再怎么勤清洗勤通风, 味道仍然是存在的。早先家里人还会往这边来, 眼下除了四郎还过来之外,别人只恨不得多长两条腿,哪怕非要从猪舍前头通过, 还是宁可多走几步路。
偶尔路过的都有些受不住了,整天待在猪舍里的王香芹呢
就快撑不住的时候,她得到了系统发布的支线任务。
任务难度不算高,顶多就是略繁琐了点儿,要求跟着系统给予的清单,为猪们配置出消暑饲料。配料都是附近常见的东西,有些自家就有,同朱母打声招呼就可以了,大不了算在成本里头。另外一些恐怕要收购了,毕竟每家种的蔬果都不同,不过想来要凑齐还是比较容易的。
王香芹的目光落在了最后的任务奖励上,久久挪不开眼。
任务奖励:个人除臭剂一份,使用后将大大削弱嗅觉中对臭味的灵敏度。持续时间一个月。
“系统你总算做了回人。”嘟囔了一句后,王香芹立马招了平日里帮她打猪草的孩子,出了高于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购了所需的配料。
尽管价格仅仅提高了一成,可别忘了,乡下地头的东西本来就便宜,眼下都不用出村就能将东西卖了,价格比集市上还略高了一点不说,王香芹收购的份量还不少,毕竟她养的猪多,每天的饲料消耗本来就很庞大。
孩子们的行动力也很高,仅仅半天工夫,就帮她凑齐了清单上所需的配料,看着份量大概能吃两顿。王香芹痛快的给了钱,并约好明个儿继续,酷暑时节,肯定还是新鲜的好。送走孩子们后,她就开始调配消暑饲料,这个工作只能由她来完成,就好比宁氏早先做买卖时,前头那些洗切之类的准备工作可以由别人代劳,最后一步却必须要她自己来,不然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才想着宁氏呢,王香芹就听到了一阵咋呼声。
“四弟妹啊我听说了一个事儿”
宁氏能说,哪怕没人跟她搭话,她自个儿就能叨叨的说上个大半天。王香芹正在拌猪食,手上的动作并不停,只随口答应着:“农忙呢,有啥大事儿呢。”
“跟我娘家离得挺近的那个老杨家你知道不”没等王香芹开口,宁氏又自顾自的说了下去,“他家的幺儿杨铁蛋回来了哦不,人家改了名字,叫什么杨谦,不过村里人还是习惯叫他杨秀才。”
“秀才”
“对呀,杨家幺儿在十八岁那年就考上了秀才,最早跟大郎他们都当过同窗,六郎跟他同窗的时间最长,大概有一年多。再后来他考上了秀才后,就去了外头,听说是去县里的什么什么书院。”
“那他回来干啥最忙的那阵子不是过去了吗”
“又不是为了秋收来的。听说,今年是科举年,他也下场考试了,一出来就知道自己又没戏了。再说他年纪也不小了,今年怕是都有二十五六了,还没娶妻呢。这不,回了村里打算说个婆娘过日子。他好歹是秀才,就想办个村学。”
王香芹听到这里,终于明白了二嫂的意思:“你想送灶台去上学大嫂那头呢她肯定也要送猪毛去的吧”
“那就一起去呗正好有个伴儿,横竖村学的花费又不多的,他说是依着邻村老秀才那样收,要么给束脩,要么就每月送些米粮平日里帮着砍柴挑水就成了。”宁氏美滋滋的盘算着,杨家离她娘家是挨着的,离老朱家其实也不远,她脚程本来就快,每日里借着送儿子上学的机会,多瞅个几眼,日子长了不就能学会字了哪怕束脩不值当几个钱,可能占便宜为啥不占再说了,她回头还要支摊子呢,实在是抽不出空来跟小孩崽子们一起上学堂。
“他说”王香芹愣了一下。
宁氏忙道:“我方才没说吗杨铁蛋哦不,杨秀才这会儿就在咱们家呢,正拉着六郎说话,说啥啥多读书知、知”
“多读书知理明义”
“对对他大概是听说咱们家做买卖赚钱了,就来家里收学生。还真别说,这两年收成好,到时候他这学堂开起来了,不光咱们家,隔房那头应该也会送孩子上学。就像娘说的那样,一家人里头总该有个认识字的,不然回头买田都没人帮着看田契。”
王香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她虽然觉得没必要跟科举死磕,可读书识字肯定是对的。要是能考上秀才,起码可以开馆收学生,不管怎么样解决温饱肯定是没问题的。哪怕没考上秀才,给人家代写个书信,逢年过节写些对联福字去卖,再不就是跟六郎这样当个账房先生,怎么着都是出路,不像目不识丁的除了卖力气又能干啥呢
“对了对了,娘还说秋收后要帮五郎相看媳妇。我早就盼着五郎娶媳妇了,最好找个干活利索的人,回头我带着她去外头支小食摊儿,不然我和娘两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
五郎娶媳妇倒是不难,早先老朱家是因为供了个读书人,所以各处才紧巴巴的,可就算这样,温饱还是没问题的。眼下,六郎不念说了,家里又做着买卖,哪怕猪毛和灶台念了村学,可村学又不贵的,等他们长大到能去镇上了,那都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情了。
再一个,自打六郎弃学后,他对农活迸发出了极高的热情。哪怕原先他不太擅长田间地里这些事儿,可经过了一年的劳作,即便还是比不上自家父兄,却比其他人家的男丁要好上一大截。
王香芹平常跟村里那些半大孩子都有来往,收着猪草、柴禾,难免听到一些话,再说这不是还有宁氏吗遇到丁点儿事情,宁氏就喜欢来她这边叨叨,自然而然的,她知道不止五郎,连六郎在村里的欢迎度也很高。
这也难怪了,乡下人最看重的本来就是种地的能耐,老朱家其他人就不用说了,就连六郎这样原先沉迷于读书的,稍稍一带就显出了种地本事来,这还能不是祖传的不过,早先有些人家还在观望,想看看六郎能不能吃得消秋收的苦,六郎一点儿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自打秋收前夕,家里的小食摊儿收了后,不用看账本的他,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六郎都这样,老朱家其他人更不用说了,让村里有待嫁闺女的人家都相当得眼热。
朱母今年只打算给五郎说亲,六郎且缓缓,横竖六郎年岁不大,家里有田有粮有猪有鸡还有不少活钱,不怕娶不到媳妇。
宁氏在猪舍里也没待太久,主要是味儿太大了,话唠如她都不得不败退,同时也愈发敬佩起王香芹来了。
王香芹则在她离开后,秒速打开系统界面,领取了任务奖励,选择立刻使用。
系统出品的东西效果都是杠杠的,几乎是一瞬间,她感觉到空气里的臭味消减了极多,当然隐隐约约还是能闻到一些的,却起码过滤掉了九成九。
终于活过来了。
上村学的事情,在当天晚饭桌上,由六郎开口向朱母提了提。温氏和宁氏皆两眼放光满怀热切的望着朱母,急等着她点头同意。
朱母多少还是有点儿不忍心:“俩孩子都去上学有这个必要吗读书挺辛苦的。”
她不心疼钱,她心疼俩孙子。
一旁的朱父也是这个意思,亲孙子呢,不是外头捡来的啊而且猪毛才七岁,灶台更是要过几个月才满七岁,村里像他们这么小的孩子,哪个不是成天到晚的嬉笑玩闹,小小年纪就送到村学里去吃苦受罪
当爷奶的都这样,更别提孩子的亲爹了。
大郎牙疼似的捂着腮帮子,恳求的道:“就算要念书,也可以再等一年吧我记得六郎就是八岁上学的。”
二郎更干脆:“一家子有个识字的不就成了不算六郎,那他们这辈儿出个猪毛,咱们家灶台”
兄弟俩齐刷刷的看向俩孩子,这俩正埋头苦吃呢,谁叫秋收时节最是耗体力,家里如今不差这口吃的,最近宁氏不出摊儿了,顿顿饭都是她烧的,食材好油又重,那味道啊,好吃到让人停不下来,全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即将被改变。
“早一年晚一年不都要读书万一猪毛聪明,你让他晚一年上学耽搁了他的前程咋办当初说的是去邻村不方便,眼下就在村子里,合该秋后就让他去念书”温氏强烈抗议,并悄悄的在桌下掐了大郎一把。
“读啊,为啥不读啊,灶台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吃吃,就该找点儿正事让他干。”宁氏不好说自己想偷师,就拿灶台说事。
亲娘都不心疼,当奶奶的,也懒得管了,索性就答应了下来。大郎和二郎还想再抢救一下,不过盘算着就算杨秀才要办村学,那也得等到秋后了,可以慢慢来,不要紧的。
这俩是歇了,三郎夫妻俩眼神却有些复杂。倒不是眼红猪毛、灶台能念书,而是他俩成亲都两年了,还没个孩子。尤其是三嫂,嘴里苦涩的扒着饭,默不作声。
在外人看来,老朱家的四个儿媳妇,大儿媳温氏成天眼红这个眼红那个的,典型的没占到便宜就当自己吃了亏,二儿媳宁氏脾气炸嘴巴快,一手厨艺叫人称赞,三儿媳性子恬静不争不抢,四儿媳脾气古怪一心放在猪舍里。可外人不知道,宁氏那个小食摊儿究竟有多赚钱,哪怕她脾气再炸,只要能持续的赚钱,谁都不会说她,至于王氏,只有自家人才知道,小食摊儿买的东西,全是她给出的点子。
三郎媳妇也不是天生的不争不抢,而是真没那个底气,她想起自己费尽心思做好的几样绣品,决定在厚一次脸皮去问问看,没孩子傍身,总该寻个赚钱的路子。
一屋子的人各有各的心思,好在大家都是想把日子过好的,暂时倒没有太大的矛盾。
让猪毛和灶台念书这个事儿,哪怕有人反对,却称不上是矛盾。温氏是铁了心要让猪毛今年就去的,她倒是不介意灶台一起去,因为在她看来,猪毛要比灶台机灵多了,再说大了这半岁是白大的宁氏倒不是非要灶台去,可灶台不去,她有什么借口去村学呢
大郎和二郎还在努力,谁知连老天爷都站在朱家女人这边,没两天村子里出了个不大不小的事情。
秀水村名义上是依山傍水,实则离山还是有一段路程的,不过这水却是实打实的。大河就不提了,小溪河沟处处都是,也因此村里的水田多土质好,只要不是年景特别差,吃饱饭绝对没问题。可这么一来,也有个问题,就是熊孩子下水的事儿。
老朱家的孩子倒是乖,平常被大人训着不敢往大河边上去,只在离家不远处的小溪里玩耍,那小溪平常也就没过脚背,哪怕是汛期水深也不会超过膝盖。可那是素来听话的老朱家孩子们,别家就不一定了,好在这些熊孩子们个个都是水里泡大,加上河边去的人也不少,一直没出过大事儿。哪知今年就出了个事儿,几个熊孩子趁着家里人忙着田间地里的活儿时,奔到大河里游泳,结果有个娃儿脚抽筋了,要不是正好有人过来打水,就真的出人命了。
哪怕到最后是没出大事儿,却也吓到了不少人,心大的觉得这事儿轮不到自家,可也有人盘算开了,正好杨秀才要办村学,家里哪怕出不起钱,送些米粮蔬果,再平常多帮着砍些柴挑些水,就算不是读书的料,但也没太大的损失。
借着这个事儿,杨秀才很容易就招到了十来个学生,在农忙结束后,找木匠打了些桌椅,择了个好日子就开学了。
大郎和二郎虽说早知道这事儿必成,可真的到了这一日,心里还是很不忍心,这感觉跟多年前送六郎去上学还不一样,起码六郎吃苦去了,他们就逃过这一劫了,可猪毛和灶台又犯了什么错明明家里已经有一个识字的人了。
哦不,确切的说是两个,王香芹是自学成才的,学的有多深大家不知道,可起码她能看得懂账本。
所以说,这是何苦你
“四郎啊,还是你好,弟妹认识字,往后也不用逼着孩子上学了。唉,我可真不忍心啊,猪毛一个人去上学不就成了可怜我家灶台啊”
四郎迟疑了一下,他觉得这事儿不好说:“二哥,上次我听到我媳妇跟二嫂说话,好像就是她说的,甭管是不是读书的料,字总该认识的。”
“啥”二郎惊了。
“我觉得吧,原先是因为家里拿不出钱来,就眼下这情况,我家逃不过的,你家就算灶台认识字了,回头二嫂再生了娃,等娃七八岁了,她还是会送娃上学的。”四郎长叹一口气,深深的心疼上了自己未来的孩子,当然也包括侄儿们。
“那怎么办”
“没啥法子吧我是想着,就算我笨了点儿,可我媳妇聪明啊,说不定读书也没那么吃力。”四郎安慰道。
二郎很想接受这个安慰,可他回忆着灶台的点点滴滴,觉得那孩子从头到尾都是随了他,简直就跟他小时候一模一样,那念书
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宁氏她爹宁大河不知道从哪里寻的路子,居然帮着从中牵线搭桥,让老朱家顺利的买下了一头驴子,有了驴子打个车架是很容易的。这下,家里再出摊就方便多了,不光不用再向隔房借牛车了,这驴子跑得还挺快的,毕竟东西也不算特别多。如此一来,宁氏再出摊时,就不用抹黑出门了,她有空亲自送孩子上学,并且每天坚持趴在窗户外头看一会儿再走。
一开始,谁也没发现,包括灶台。
可有一日,灶台睡眼惺忪的坐在课桌前,有一搭没一搭的跟着先生念书,时不时的抬下眼皮,看一眼今个儿教的字。结果好巧不巧的余光瞄到了窗户口有个人影,下意识的扭头一看
灶台差点儿没被吓到钻桌子底下去。
扒着窗户的人不就是他亲娘吗亲娘哟,你好悬没把你儿子吓尿了。
多吓吓也就是有好处的,起码灶台的瞌睡虫被吓跑了,哪怕后来他看着娘走了,他还是把背挺得笔直,格外专注的看着先生授课。表面上是这样的,实则灶台的心里却觉得他娘疯了,疯了吧是疯了没错吧
下课休息时,灶台拽着猪毛:“我娘咋了啊她咋就还能扒着窗户看我上课呢大伯娘都没那么疯。”
猪毛也被吓到了:“真的啊那她看我了没回头不会跟我娘说吧”
“我咋知道啊我就瞄了一眼,哪里敢盯着她看。可哥你想啊,我才是她儿子,她肯定是来盯我的”
这话倒是有理,猪毛信服的点了点头,可他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他娘最爱跟二婶比着来了,要是被他娘知道,那他还有好日子过尤其他娘比二婶可闲多了,说不好真能天天扒窗户。
堂兄弟俩都是一副心有戚戚然的模样,不过这么一来,课堂效果确实是好了一些。到底是人小,到了下午放学后,他俩也就将这个事儿抛到了脑后,跟着一群小伙伴儿又玩开了。
村学上课早放学也早,主要是杨秀才习惯了天天早起,再说收的学生又全是本村人,早点儿上课早点儿下学,一些懂事的孩子还能帮着家里做事,当然更多的则是满脑子玩玩玩,憋了一天了还不让玩
玩了个痛快,猪毛和灶台都是赶在傍晚才回家的,搁在往常确实没啥问题,可这不是家里有了驴车了吗宁氏回来的早了,没瞧见灶台也没说什么,只径自进灶屋帮忙去了。
等俩孩子回来后,都是熟门熟路的循着香味进了灶屋,拿了块土豆饼就往嘴里塞。
冷不丁的,宁氏问:“灶台啊,那个开门的开,咋写的啊”
灶台正吃着呢,听了这话,差点儿就叫土豆饼给噎死了:“咳咳咳啥开”突然问这种问题,他还真答不上来。
宁氏又道:“不着急,你慢慢想,想出来了拿手比划给我看,沾点儿写在台面上也成啊。”
听着这话,灶台两眼都发直了,还好身旁的猪毛够义气,悄悄的拉过灶台的手,在他手心里写了出来。灶台生怕过一会儿又给忘了,赶紧拿手指沾了点水写出来给他娘看。
“哦,原来是这么写的啊”宁氏满意了,她也是自己开始学字后,才明白字真的不好学,尤其她年纪也不算轻了,老忘记。还好,儿子挺聪明的,不像她。
宁氏是高兴了,灶台却是心跳如鼓,手里的土豆饼也吃不下去了,反手给了猪毛后,他就出去蹲在了墙脚边。及至王香芹从隔壁的猪舍回来了,见灶台一个人可怜兮兮的蹲角落里当蘑菇,不由的过去问道:“怎么了上学不好玩吗”
灶台一副蔫哒哒的模样,他觉得上学是不好玩,却也没到吃苦的地步。毕竟一屋子都是年岁差不多的孩子,而且全都是平日里的玩伴,谈不上好玩却也不无聊。可他娘
“四婶儿,我娘疯了。”灶台仰着肉嘟嘟的小脸,可怜兮兮的控诉着,顺带将方才的事情告诉了王香芹。
老朱家的伙食好,他原本是胖嘟嘟的一孩子,当然现在也胖,就是小胖脸上满满都是委屈和心酸,全然没了平日里那傻乐劲儿。
王香芹心疼的拍了拍他的脑袋,觉得回头要找二嫂说一声,这么点儿大的孩子最是需要爱的教育、爱的鼓励了,提问当然没啥,可表扬也是必须的,多鼓励一下,孩子学习的劲头也能更足一些。也没隔多久,就晚饭后,她就同二嫂提了这事儿。
宁氏这人多信王香芹啊,早先就特别信服她,加上刘神仙那一出,她更是觉得四弟妹说啥都是对的。当下拍着胸口保证往后一定对孩子多进行爱的鼓励,王香芹也乘机说,要对孩子和颜悦色的,简单的说,就是多笑笑,跟他说话的口吻也要透着温柔。
“行,我都记住了”
一方面是出于对“贵人”的信任,另一方面灶台是宁氏眼下唯一的儿子啊,不疼他疼谁啊很快,宁氏就改变了策略,看到灶台就微笑,微笑格外得温柔可亲,光是看着就透着一股子慈母范儿。
村学里,灶台正准备打个哈欠,下意识的瞄了一眼窗户,就看到他娘扒着窗户往里头瞅,似乎是感受到了他的目光,冲着他来了个露出八颗牙的温柔笑容。
灶台: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两天天气就跟过山车一样,一天能过四个季节,蠢作者不幸中招了┐e:
一更,晚上有二更。
(https://www.uuubqg.cc/130_130937/695364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