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古村里有一座老房子(2)
魏秋叶将刘姐的豪车开进了她家豪宅中,随意的停在后花园旁的空地边,也不管是不是挡路,就好像刘姐随意将车停在孟昭家门口一样。
下了车,照面碰到刚回来的刘姐,俩人也没多说话。刘姐只是随口说了声谢谢,连请喝茶这样的客套话也没说,魏秋叶直接说了再见,仓促的离开刘姐家。
出了门,没有看到孟昭的影子,魏秋叶下意识的噘起了嘴。
腹诽着:“也不等我。”
接着大步走进了孟昭家的大门。
刚才在刘姐家匆匆一瞥,人家那确实是豪宅,高倒是不高,只有两层,但是跨度很大,家里的院子也极大,情况魏秋叶也知道一些,建豪宅的时候,刘姐的老公将左右邻居家的宅基地都高价买了下来,是用三家宅基地连在一起建的别墅。
相比孟昭家就寒酸多了,进了大门,也是一个院子,但要小很多。宽度是标准的十二米宅基地,深度不足十米。人家刘姐家的院子,错落分布着两座花园,一座假山。而孟昭家的院子,以大门为中心,左右各开辟了一个菜园子,占去了三分之一的院子。
两侧围墙边上,则摆了两排盆景,盆景郁郁葱葱。盆景跟围墙之间,或者说围墙脚下,则有一些藤蔓植物爬上了两面围墙,只是此时只留下了一些干枯的藤蔓,如同一根根麻绳,在围墙上纵横交错。
魏秋叶不由多看了两边的菜地,她有些感慨。菜地里生满了杂草,显然主人早无心打理了。魏秋叶知道,这两片菜地,是她师兄孟昭一锄头一锄头开垦出来的。孟昭在市局的时候,每到季节就会带一些新鲜的蔬菜给她打牙祭。
魏秋叶之所以感慨,不仅仅是因为看到菜园的荒废,而是看到两侧靠墙的盆景是另一番景象,那些盆景一株株茁壮生长,相当齐整,显然是得到了精心打理,而这些盆景,都是婚后孟昭的爱人添置的。
睹物思人,魏秋叶很为师兄惋惜。
院子的正中间,有一颗大槐树,此时正值春天,满院槐花香。往年这个时候,师兄都会送大家槐花,当地人有一种美食,用槐花伴着面粉蒸出来,十分美味。但这几年,就再也没吃到过了。
魏秋叶不由抬头看了一眼那老槐树,树高有十几米,树冠散开足足覆盖了大半个院子。这棵老槐树占据了院子中央,在槐树四周还用青砖盘出了一个小园子,这很显然影响到了院子的使用,过去的人总喜欢种树,讲究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不过谁能想到,后人也许不需要乘凉了,后人乘凉有空调,汽车却无法开进院子了。
院子的另一头,是三间平房,说是三间,其实只能算两间。因为中间那间,前后都有门,四扇的折叠门,开起来之后,直通前后院,因此中间其实算是一个穿堂。没有空调的时候,前后门一开,穿堂风吹起来很带劲。
穿堂两侧的房间才真正是可以使用的屋子。尽管只有两间,可实际上并不算小,过去农民的宅基地可不小,远比现在都市人的居住要宽松。东西两个屋子,宽至少有四米,长度则超过十米,单独作为一间屋子的话,甚至显得有些过于宽敞。因此各自都隔成了两间,东屋分前后两室,前室是客厅,后室是卧室。西屋则是前室为厨房,后室是客房。这其实也不确定,孟昭结婚前,西屋的后室一直是作为浴室来用的。东屋也没什么客厅,两个屋子分别是孟昭和父母的卧室。
这些情况魏秋叶是清楚的,这个家她也十分熟悉,所以她直接就走进了穿堂。
正好孟昭从右手边,东屋的卧室走了出来,换了一身夹克,配他的短发,十分精神。
魏秋叶竖起了拇指:“师兄,帅!”
孟昭倒也不客气:“那是当然!”
魏秋叶笑道:“对对,师兄最帅,蟋蟀的蟀!”
孟昭道:“什么啊,都什么年代了,这词太老套了。”
魏秋叶道:“帅也老套啊,现在都不流行了,现在都说颜值高。”
孟昭道:“真不符合语言文字发展规律,越来越复杂了。古代说俊美,后来简单一个字,帅,现在又倒回去了。”
魏秋叶道:“还不都是闲的,时间大把,自然就又往精准方向发展了。俊美太笼统,体态、容颜一并概括,帅字就更笼统了,脸蛋好是帅,身材高是帅,就连有才华都能说帅。颜值高低就准确多了,就光指脸。要我说啊……”
孟昭哼了一声:“没错,是闲的。我看你就很闲。这个案子市局已经接手了,调你过来可不是让你跟我在这里掉书袋的,送我也送到家了,该忙你就去忙吧。”
魏秋叶露出委屈的表情:“你轰我?”
“不是轰你。”
孟昭解释着。
魏秋叶不听:“你就是轰我,我好心送你回来,进你家门还没有两分钟,连杯水都不给人喝,就轰我走。”
孟昭招架不住:“好好好,我错了。请你喝茶。”
说着做了一个手势,抢先一步打开自己左手边的客厅房门。
魏秋叶冷哼一声:“没心情。不喝了,让我看看你的卧室。”
说着径直往前走,客厅跟卧室是东屋的前后两间房子,房门都开在穿堂里。
孟昭连忙拦着:“男人的卧室有什么好看的,还是喝茶,我这里可有好茶。”
魏秋叶不依不饶:“不喝。”
依然要往后面去,孟昭拦不及,对方是女孩子,又不好动手,赶忙跑到自己房门前,用钥匙直接锁住。
魏秋叶冷哼一声:“好了,好了,不看了,小气鬼。”
说着也不回客厅,反而径直走向了后门,打开后门也是一个院子,后院。
太真寺的老宅基地一半都是十二米乘四十米的面积,全盖成房子太大,根本住不过来,过去的农民也盖不起,留个空院子拿来种种菜,养养牲口,只要不拿出去卖也算不上搞资本主义,因此过去的老宅子往往都有个前后院。不像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谁能想到城墙外的地方短短几十年竟然都成了市中心,寸土寸金。不提对面刘姐家的别墅,绝大多数人家,屋子都是一通到底,全盖起了楼房,而且多不止一两层。孟昭家左右,一家盖了六层,一家盖了八层。
盖这么多房子,自然不可能是因为人口多,而是钱推的。农民是没钱,可有地,有地就有钱。四百平米的地皮,一层盖出七八间大房子绰绰有余,除了一层自用,其他楼层都可以出租,六七层可以拿出四五十间屋子出租,甚至面积小一点会更多。附近的租金,一间房少说一个月都可以收租一千,四五十间房子一年就是五六十万,可以说光是租金,村里家家都吃喝不愁。
“师兄,你为什么不盖楼?”
魏秋叶随口问道。
像这样的老宅子,别说太真寺这个村子,整个西京市差不多位置的城中村恐怕都不会有,傻子才白白留着这样之前的土地空着。别说农民没钱,只要愿意,有的是人愿意掏钱合作。有的村子,甚至早在一二十年就在头脑聪明的村干部的带领下,拿集体土地跟商业公司合作,盖起了高楼大厦,至于拿土地入股开工厂之类的方式,就更早了。
孟昭反问道:“谁说你师兄我没有盖楼,谁规定一户农家只能有一个宅院?”
孟昭家就他一个儿子,没办法,他成长的时代,只能有一个儿子,如果生了女儿,倒是可以继续生养,他是长子,也就没法在有弟弟妹妹了。可孟昭的老婆,恰好也是村里的,虽然是女儿,可父母是附近纱厂的干部,国营企业的干部也只能相应政策,一辈子就只能有这么一个女儿。所以老婆娘家的祖宅也就留给了孟昭,早就盖楼出租了,不过说起来,那却不是孟昭盖的,早在结婚前,老婆家就那么做了。
至于娘家人住哪里这种问题,至少在这一带的居民来说,实在不是一个问题。出于特殊的历史问题,当年太真纱厂的第一代工人,许多都是在村里招聘的,因此有大量这种情况,有的人家既是村民,在村里有祖传的宅院,又是纱厂职工,后来分了职工楼。不止老婆娘家是这样,孟昭家其实也是这样,孟昭的奶奶是纱厂职工,爷爷是村里农民,孟昭的叔伯一辈也都在纱厂,也都有职工楼。
作为长子长孙,这祖宅自然是孟昭继承了。事实上,他将来可以继承的房产,还可能更多,除了父母留下的职工楼,老婆娘家的职工楼也归他。
一个人拥有这样多的房产不管是从情理上,还是道理上,在这个房价高昂的时代,似乎都不公平,只是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不止现在不合理,过去也不合理。为此村里跟纱厂没少起争执,后进的纱厂职工住房算不上宽裕,在几十年前,效益不好的时候,娶媳妇分不上房子的青工之间的打架斗殴不断。尤其是一些外来分配过来的工人,对当地老工人子弟既在村里有祖宅,又在厂里分房子格外的不满,分成两拨打架死人的事情都有。
奈何太真寺的老工人子弟们始终占优势,原因很简单,几十年前纱厂初建的时候,占用的就是村里的土地。在哪个还没有私有产权概念的时代,大家对土地的权益并不在乎,国家说建厂,村里的土地就被征用,也没人会反对。但太真寺子弟们毕竟是地头蛇,一边是国营工厂的工人,一边还有村集体护着,村里人又都沾亲带故,习惯抱团,在跟工厂的博弈中,占了很大优势。
尤其是纱厂工人日多,新盖的职工楼始终紧张,不断扩展的职工楼一直在侵占村里的集体土地,村里在出让土地的时候就有更大的话语权,子弟分房的问题上,纱厂就只能偏袒太真寺子弟一些。时至今日,那些家属楼的土地属性都说不清楚,村里始终认为那是属于集体土地,为此政府多次想拆迁老家属院都没成功。
魏秋叶不知道这些情况,但她并不觉得孟昭的答案有逻辑。
“看不出来,师兄你还是一个土豪啊。不过谁会嫌钱多啊,这里也可以盖楼啊?”
孟昭哼道:“俗,就知道钱。你不知道有些东西是钱买不来的吗?”
魏秋叶道:“比如呢?”
孟昭沉默了片刻,神色稍微变动。
然后装作不在意,随意挥了挥手:
“你看看我这里,虽然是老房子,整个西京市你也找不到几座这样的宅子了。面子上看不出来,但说到骨子里,能吓死你。这所有的墙,都是青砖砌的,你就不觉得这些砖有什么不一样吗?”
魏秋叶道:“看着比一般青砖大很多。”
孟昭一副得意的样子:“不愧是首都来的,有见识。这些砖当然不是普通的砖,可都是从皇城上拆下来的。”
魏秋叶嘴巴张大,十分吃惊:“你们破坏文物?”
太真寺就位于古城近郊,过去没那么多高楼大厦的时候,站在村口就看得见古城墙。
孟昭鄙夷道:“什么破坏文物。那些年哪个城市不拆城墙?你们首都的城墙还有吗?别说城墙了,当年附近村民不光去扒城砖,连城砖下的夯筑的黄头都一车一车往家里拉,盖牛圈,填地基,这村里的老房子过去大都是这么盖起来的。”
魏秋叶继续震惊,指了指地面:“你是说你家地下填的是皇城的夯土?”
孟昭点头:“是啊。秦砖汉瓦,虽说我家这些砖石没有那么古老,大多应该是明朝的,没准有几块是唐朝的,可是这些黄土没准就是秦汉时候夯筑的也说不定。所以啊,拆我家就等于拆文物了,你说我能拆吗?”
魏秋叶觉得师兄就是在强词夺理:“可你们的古城墙还在啊?”
孟昭道:“总算后来没拆掉,兵马俑被发现后,整个西京市要规划成文化城市,所有文物就都受保护了,城墙当年也要重建。政府号召周边居民归还城砖,我家当然也响应了,多余的砖就还了回去,可建好的房子总不能拆,别说房子了,这前后院铺地的青砖都没还。这些砖留现在也是钱啊,前些年,村里纷纷拆老宅,盖新楼。当时村民还没钱,就靠卖砖,当时有外地的古董贩子排着队来村里收砖,这大城砖,只要完整一块就给五十,上面带刻字的,一百块不打折。有的人家靠卖砖就能盖起两层新楼!”
魏秋叶道:“那你也可以卖砖盖楼啊,现在肯定更值钱了,没准卖了这些砖,能盖起十层楼。别说什么保护文物,你们都拿皇城的砖盖猪圈了,也好意思谈文物。”
孟昭叹道:“就知道钱。有些东西钱买不来!”
魏秋叶似乎打算在这个问题上跟孟昭过不去了,偏要问:“比如呢?”
她或许想听那个答案,或者只是想让孟昭自己说出那个答案,那个答案她未必不明白。
孟昭沉默了片刻,神色低沉起来,再也装不出什么得意或者其他表情了。
许久,他指了指后院。
后院跟前院一般大小,也是青砖铺地,不同的是后院中有两棵树,其中一棵是核桃树,一棵是无花果树。看起来也是老树,却没有前院的老槐树那么大,但是开枝散叶却不遑多让,遮蔽了整座院子。
院子尽头,一座小小的木头后门,从后门往前延伸,有用木梁和灰瓦搭建的两间瓦舍,分布在院门两侧,堆满了杂物,过去则做过羊圈和猪圈。
孟昭正指着那两间瓦舍:“你看看那瓦片上的草了没有?”
魏秋叶点点头,灰瓦的缝隙间长了许多草,有些干枯灰黄,还有则新生绿意,还有一些如同多肉植物一般,大概是因为年代久远,这些瓦草几乎覆盖了大半的瓦缝。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我家屋瓦上这些草,尤其是那些长得跟塔一样的草。他告诉我说,那叫瓦松,他见过之后爱的不行。求我让他摘几株回去做盆栽,我当然无所谓,甚至给他搬了梯子,但我最后问了他一句话,他都已经上了屋顶,又自己下来了,不摘了。你知道我问了什么?”
魏秋叶好奇的看着孟昭。
孟昭缓缓说道:“我当时随口问了他一句,是觉得这些野草放在花盆里好看,还是长在老房子上好看?”
这个问题让魏秋叶瞬间也沉思了起来,仿佛时空转换,她是那个站在房顶上准备摘草的人,思考着屋瓦上的草是长在屋瓦上好看,还是长在花盆里好看。
孟昭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朋友想了想,然后告诉我说,还是长在屋瓦上好看。最后他跟我约定,只要下雨天,他就要来看看,我不能挡他。”
魏秋叶问道:“那后来呢?”
孟昭道:“我当然不会挡他了,但咱们这工作没个定点,所以我干脆给了他一把钥匙。他爱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魏秋叶突然笑了,对孟昭说道:“师兄,以后下雨我也来,你也不能挡我!”
孟昭反问道:“我挡你干什么?别说下雨了,不管下雪,刮风,起雾,什么时候你想来就来,我都不挡你,行了吧。”
魏秋叶奸笑:“这可是你说的,拿来!”
“什么?”
孟昭疑惑。
魏秋叶理直气壮:“钥匙啊!”
孟昭苦笑:“在这里等着我呢。”
(https://www.uuubqg.cc/130_130668/680196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