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8章 狐假虎威
孙乾忙得焦头烂额。
辽东平定,辽西那边又传来消息,太史慈击败东部鲜卑,半个幽州入手,后续事务千头万绪,都需要人处理,偏偏太守董袭又是个武夫,对这些事不太在行,搞了几天就烦了,借口练兵,把这一摊子事都交给了他。
听说管宁和邴原来了,他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起身向外走去,走了一半又停住了,想了想,转身回来,叫过一个掾吏,让他去请长史柳毅。过了好一会儿,柳毅慢悠悠地走了进来,看看忙碌的掾吏们,他嘴角微挑,也不知是不屑,还是嫉妒。
柳毅原本是公孙度的亲信,公孙度投降之后,董袭接任太守,他这个长史便赋闲了。董袭也没撤他的职,但也不让他接触兵权。长史本是郡丞,在边郡改称长史,有掌兵之权。没有兵权,这长史就成了虚的。他也清楚董袭看不上他,却因为柳氏在辽东颇有些实力,不能轻易撤掉他,所以他也不主动请辞,就看董袭最后怎么处理他。
听说孙乾请他来,他觉得火候差不多了,这才一摇二摆地来到太守府。入了冬,年关将近,诸事繁杂,太守府有很多事要处理,孙乾是个外乡人,有些事难免要请教他。
孙乾在堂上看见,快步走了下来,笑嘻嘻的拱手施礼。柳毅漫不经心的还了礼。
“孙君召我,所为何事?”
孙乾笑道:“请柳兄来,自然是很重要的事。”
“孙君言重了。”柳毅轻哼了一声。“我不过是一庸人,担不起太重的责任,孙君还是另请高明吧。”
孙乾不慌不忙。“管幼安和邴根矩来了,董府君不在,最快也得明早才能回来。我这儿又脱不开身,难否请柳兄接待一下?”
“管幼安?邴根矩?”柳毅眼睛瞪得溜圆,一时口舌不便,嚼了舌头,疼得他脸色都变了。他连忙掏出手绢捂着嘴,将血水咽了回去。管宁、邴原都是中原来的大儒,身为公孙度的亲信,他曾奉命去请他们出山,但管宁、邴原根本没理他。邴原还好,至少因为刘政的事到襄平来了一次,管宁则根本没踏入襄平城一步。如今这二人联袂而至,拜访董袭,这是什么意思?
董袭一介武夫,学问还不如公孙度呢,管宁、邴原为什么这么给面子?就因为他们都是南方人?
见柳毅面色变幻,孙乾问道:“柳兄有事,抽不开身?”
柳毅本想拒绝,转念一想,又决定去见见这二位。一来看看管宁究竟长什么模样。听人说管宁相貌出众,如神仙中人,他早就想见一面了。二来看看他们究竟为谁而来,反正他不相信是因为董袭。在他看来,这大概率是因为孙乾,孙乾和管宁、邴原一样都是青州人,互相帮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这样一来,他们轻视辽东人的傲慢也就坐实了,将来鼓动辽东人抱团反抗的时候也许用得上。
柳毅接下了这个任务,出了中庭,又考虑了好一会,叫来仆从,吩咐了几句,这才来到太守府前。管宁和邴原正在和一个年轻书生说话。柳毅看了一眼,见那书生长了一张长脸,面生得很,不像是太守府里的掾吏,身边还有一个童子,脚边放着行囊,说话的口音和孙乾差不多,想来也是青徐一带的,不免多看了两眼,心中不安。
辽东人少,和中原不能相提并论,中原量涌入辽东对辽东人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对他们这些做官的。
邴原认识柳毅,与柳毅见了礼,向柳毅介绍了管宁和那长脸书生。书生姓诸葛,名瑾,字子瑜,徐州琅琊人,刚从北疆游历归来,路过襄平,前来拜会。听说诸葛瑾是徐州人,柳毅心里便哼了一声,对诸葛瑾多了几分提防。
得知孙乾公务繁忙,暂时没法见他们,由柳毅接待,邴原也没说什么,转身对那书生说道:“子瑜,不如一起去,如何?听了你的游历,我受益良多,得陇望蜀,还想再多听听。”
诸葛瑾笑着拱手。“乐意之至。”
柳毅被冷落在一旁,有些无趣,舌头又疼,也懒得说话。领着邴原三人出了门,来到驿舍,先安排他们住下,坐着听他们闲聊,等着吃晚饭。
他们刚刚坐下不久,便有人来访,三三两两,络绎不绝。见生人越来越多,管宁按捺不住,脸上的不悦越来越明显。邴原也有些不快,渐渐沉默了。诸葛瑾却应对自如,与这些来访的辽东人一一攀谈,言辞得体,礼节周到,不仅这些访客如沐春风,就连对他有敌意的柳毅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很会做人。
夜幕降临的时候,孙乾终于来了。一进门就拱手作揖,向管宁、邴原打招呼。见到诸葛瑾,听他报上名字籍贯,他多看了诸葛瑾两眼,眼角露出一丝笑意。别人不知道,他就一清二楚,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而诸葛亮是孙策身边的亲信,孙策寄予厚望的天才。这时候诸葛瑾来到辽东,说不定就是孙策的安排,让他来助董袭一臂之力。
诸葛瑾自我介绍的时候没有提诸葛亮,孙乾也没有说破。
管宁早就不耐烦了,等众人见礼完毕,开门见山的说道:“公祐,我对这两卷书里的文章有些异议,特来见你,要说个明白。知道你公务繁忙,不敢耽搁你太多时间,就在这儿说,说完你自去忙,也不用招呼我们。我休息一夜,明天自行回山。”
枯坐了半天的柳毅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原来管宁不是来拜访董袭,而是来讨论学问吧,看这气势还有点像是兴师问罪。这可有热闹看了。
孙乾早有准备。“是么?幼安先生有什么异议,不妨说来听听。”
“在这里?”管宁皱皱眉。他虽然不好仕途,却不傻,岂能看不出柳毅的心思。当着辽东人的面与孙乾争辩,这绝非君子之道,也有失乡党之谊。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本来是让柳毅等人识趣,自行请退,没想到孙乾却要当着这些人的面说。
“就在这里吧。我学问一般,未必能解答你的疑问,在座的都是辽东俊杰,也许能与你参详一番呢。”
管宁目光一扫,虽然没说一个字,怀疑之色却连瞎子都看得出。柳毅等人也有些心虚,怀疑自己是不是上了当。和管宁讨论学问?他们可没这实力。柳毅起身准备告辞,却被孙乾拦住了。
孙乾环顾四周,朗声笑道:“诸君,奉吴侯之命,董府君临辽东,兴郡县之学,教化汉胡百姓,这是关系到整个辽东发展的百年大计,疏忽不得。当年文翁兴学,开蜀中文脉,如今管幼安、邴根矩二位先生至辽东,与诸君探讨学问,你们若是放过这个机会,那就太可惜啦。”
看着孙乾狡黠的眼神,管宁忽然明白了,不禁又好气又好笑。
柳毅一愣,也反应过来了,哭笑不得。
诸葛瑾不明其意,可是看到管宁和柳毅的神情,大致猜到了一些,也不说话,静静的旁观。
知道上了孙乾的当,管宁也不好当面发作,只好暂时按下争议,与辽东士人讲经说典。柳毅等人在辽东算是人,可是在管宁面前却连提鞋的资格都没有,开始还是商讨,很快就变成了单方面的碾压。管宁滔滔不绝,将柳毅等人辩得体无完肤,不得不承认差距太大,无法匹敌。
孙乾借着机会,以管宁带来的两卷书为例,说明了相关的兴学计划:辽东将来也会效仿中原,将郡中才俊的文章结集,印行天下,与天下人共相探讨,发表的文章会有润笔,学问好的可以聘为郡县学堂的经师,领一份俸禄。将来文章多了还会印行专著,留名青史。
当然,文章写出来还没有结束,印行天下的同时也要面对天下人的质询,如果文章的水平不够,不仅是写文章的人丢脸,辽东人也跟着丢脸,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选一个学问渊博的大儒做祭酒,在所有的文章发表之前进行审核,确保发表的文章都有一定的水准,经得起考验。
最后,孙乾请柳毅等人推荐祭酒人选,不一定要辽东人,只要学问好,哪儿的人都可以。南阳郡学的祭酒邯郸淳就是颍川人。
孙乾一通话说完,柳毅等人很矛盾。兴学重教当然是好事,著书立说也是扬名立万的机会,可是要和中原人比学问,他们都有些心虚。这文章写出来,被管宁这样的中原大儒一顿猛批,那岂不是丢脸丢到全天下了?想来想去,辽东还真没有人够资格做这郡学祭酒。除非像孙乾所说,请管宁、邴原这样的中原大儒坐镇把关,否则他们就算写出文章也未必敢发表啊。
管宁听完,盯着孙乾说道:“郡学祭酒只管教学和研究经籍?”
孙乾含笑点头。“吴侯说过,最勇敢的武士就应该去战场,最聪明的文士就应该去做学问。幼安先生就适宜做学问,做官太浪费了。”
管宁抚着长须,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11
(https://www.uuubqg.cc/130_130076/683025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