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百年海军
最开始的时候中国古代制造火炮是采用的打造法,这一方法要分好几个步骤,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产量很低,所以除此之外最常采用的是铸造法,军械所定下来的方法就是铸造法,铸造法比起打造法的好处是速度更快,制作的更加标准,次品率要稍稍低一些。
铸造法的基本步骤为以下几点,第一步是制模。用非常干燥的楠木或者杉木,按照炮体的样式,制成炮模。炮模的两头要长出一尺来长,做成轴头,轴头上加铁转棍,然后将炮模安置于旋转架上,以便旋转上泥。
第二步是安装炮模和模心。炮模轻的有几千斤,重的可达上万斤,炮心也十分沉重。要经过简单的机械的帮助,才能够安装好。
第三部就是选择炮身的炼料配料。不管是生铁还是铜,都需要经过提炼,以去除杂质,然后将它们浇筑成三五斤重的小薄片,等着浇入大炉内铸造。
第四步就是化铜(铁)浇注。将精炼过后的铜铁原料放入预先砌好的灶池形化铜然后用大火冶炼成,使之融化成汁,然后引出铜汁,渐渐放入炮模内,等注满木模,就算是浇铸完毕。
第五步是起心。待炮模铸成3天内,将模心摇松,第五天将模心取出,七八天将土挖开,再把炮放倒,将模子上面的泥去掉,打扫干净,检查炮身。
第六步就是查看炮膛,判断一门火炮的炮膛的好坏的标准就是看它的膛内是否光润,膛内光洁才是好炮。
第七步是齐口,铸好炮之后,要将炮身前面的饿凹凸不平磨平。
最后一步是钻火门,按照内膛的比例在炮尾合适的部位钻好火门,然后将火炮安装在炮车上面就可以参加战斗了。
日军的工人采用的办法和中国古代的技术大体差不多,所以这种制作技术并不复杂,徐则清他们之前就知道原理,跟着日本人做了一遍之后便熟悉了其流程,再请日本人加以指导很快就能够自己制造了。
但是即使是这样,明军的火炮制造速度依旧很慢,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第一是铸炮本身就耗时颇久,加上材料消耗也大,铸成一门重达三千斤的青铜火炮,往往要消耗掉上万斤的铜和几千斤的铁,这还是经过初步提炼之后的铁和铜。所以短时间之内火炮的产量很难快速提上去。
不过项玉这边并不着急,一来炮台只是用来防御的,但是明军眼下并没有很大的危机,唯一能够从海上威胁到明军的只有大清和日本能够做到,但是眼下大清朝已经将施琅的水军都督给撤了,而且已经开始了严厉的禁海令,所以不太可能会对项玉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弱小势力动手,而日本禁海的时间更早,至今已经四十年之久了,所以更加不可能派兵前来台湾的,除非是松下美惠子的消息泄露了出去,否则的话是不可能的。
基隆城目前已经有了一点南宋时候的商业气息了,城内城外各种作坊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加上新发行的货币的流通,使得城中的街道上的商家骤然变得多了起来,项玉对这一切自然是十分欣慰的,商业的发达会极大的带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由于富人将闲散的钱投入到了商业开发上去,农民的土地流失会变得缓慢,这有利于一个国家的长久稳定。
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一些列的问题也会显现出来,比如说市场趋于饱和,产品出现竞争对手,价格战也会随之而来,项玉自然是反对垄断的,但是过剩的产能如果不解决的话势必会极大的影响到商业的发展,毕竟基隆城里面只有三万人口,市场比较小,眼下市场需求还算不错,但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饱和。
那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办法当然是有的,君不见西方殖民者之所以那么热衷于到世界各地去冒险探险,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新的殖民地,寻找黄金白银等到矿产,另一方面也是寻找海外的市场,将本国生产过剩的产品向海外倾销,两次**战争的爆发莫过于此。
因此项玉在西方殖民者已经证明过的真理面前选择了学习,明军也要进行海外贸易,虽说短时间内没有那个实力对外寻找和开拓殖民地,但是至少要找到一个商品的倾销市场啊。
想想看,距离台湾北部最近,市场也有一定规模的,是哪里?你真聪明,就是日本和琉球!
日本此时虽然进行了海禁,但是还允许中国和荷兰人跟他进行贸易,虽然只有一个长崎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但是他本国的市场毕竟不小,而且很多东西也比依赖进口,看准了日本的市场,所以项玉鼓励一些商人开办生丝场,搞蚕业养殖,生丝的加工,做成丝绸制品然后卖给日本,由于清朝实施了海禁,所以日本此时的丝绸市场几乎是完全被断绝了,这倒是基隆的一个好机会。
另一个产业就是茶叶行业,日本人从唐朝时期就养成了跟中国人一样额喝茶习惯,后来也曾与南宋时期从浙江一带引进过一些茶的品种,但是这个时候毕竟还没有发张壮大,不想后世那么有名,所以仍是一种重要的进口商品。
基隆附近的山地比较多,日光又好,这些低都不太适合种庄稼,倒是十分适合种植茶叶,项玉便鼓励商人们种植茶叶对外出口,这个市场非常广阔,不仅有近处的日本这个比较大的市场,而且还有欧洲这个庞大的市场,要知道每年西班牙贵族都要用从南美洲新开采的黄金白银到中国换取大量的茶叶和丝绸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是贵族人士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丝绸业和种植茶叶都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这又为基隆城里面的百姓提供了工作岗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人民的收入,其实这中间都是环环相扣的,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就业,就业的提供带来了消费,消费的增加又进一步刺激了商业的发展,这跟后世中国的经济模式很像:投资拉动经济,经济的繁荣进一步刺激了投资。
为了能够和日本以及琉球群岛上面的三国国家开展贸易,明军当前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海军上面,必须要尽快打造数量足够吨位够大,性能良好的船只,这些船一部分可以作为海军的战船,以维护基隆城附近海域的安全,另外一部分可以提供给商行,好使得商品能够跨海交易,向北卖到日本和琉球群岛去。
明军眼下还在熟悉造船的流程,此时已经试着自己制造了一艘战船,比起之前在日本工匠的帮助下面打造的那两艘战船来说尺寸要更加小一点点,不过这毕竟是自己独立制造的第一首战船,项玉心中也是十分高兴,并且出席了这艘战船的下水典礼。
海军造船厂里面的工人们也都十分兴奋,这艘战船之后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海试,海试是检验一艘战船合不合格的标准,将对战船进行一些列的测试,包括航速,航程,转向半径等等做一个全面的检测。
如果海试顺利的话明军将试着制造吨位更大的战船,项玉之前在海军这边的做出了一些单位上的规定,该变之前统计重量的单位“石”改为吨,明朝这时的的一斤为十六两,大约是后世的0.596千克,换算下来一吨差不多是7.5石,为了方便计算,项玉决定先从海军处着手,对单位进行改制,日后自然要全面推广,破除旧的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和体积单位,这并不是崇洋媚外或者什么的,只是单纯的为了日后的科技发展的需要,毕竟后世的一些既得数据是全部建立在后世的制度上面,如果还是按照明朝现有的重重单位的话,不仅需要重新换算,而且数字也很容易出错,还不如这时候就将单位全部统一。
海军船厂目前的人员还不齐备,还需要进一步扩招,而且海军的规模也需要进一步扩大,士兵的招募工作也得加紧进行,毕竟随着船上工匠们的一点点熟练起来,造舰的速度也会日益加快,士兵们需要先上舰训练好,然后才能够登舰作战,目前明军已经有四艘成熟的战舰可以提供给新的士兵训练了,由于台湾的独特地理位置,所以项玉将明军的海军的位置放在了陆军的前面,这一点可以参照英国的发展。
海军目前有两百多名士兵,在项玉的设想中这个数字至少要提升十倍,人数至少达到两千人以上,由于基隆的人口数量比较少,两千人或许已经是基隆城的承受极限了,但是这个规模的海军仍然不是强大的清军海军对手,更何况在刘国轩投降清朝之后清军的水军实力进一步增强,海军规模无法提高,那么就必须在质量上面下功夫了,所以严格的训练,优良的武器,精良的战舰将是明军未来海军的发展放向,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凡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海军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变得强大起来,但是项玉对于自己的这支海军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他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
(https://www.uuubqg.cc/12_12387/798222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