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三百零七章 世纪大移民:中华儿女有力量

第三百零七章 世纪大移民:中华儿女有力量


  第三百零七章世纪大移民:中华儿女有力量

  1944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陕西境内,秦岭山脉深处的留坝地区,留侯乡,大雁坝。

  作为秦岭深处的留坝,虽然县城条件尚可,但农村的条件确实非常艰苦,受制于地形、交通等因素,解放后的这十年,发展并不大。哪怕是拥有着留侯的美好传说的留侯乡,也过得比较差。

  受惠于共和国政策,留坝的教育、医疗和普通的民生社会工程搞得基本还算不错,以山区经济和林业经济为主的国有经济倒也发展的不错,但大多数农村却依然生活贫困状态。

  非共和国之罪,实是地区条件太苦。

  3月6日,惊蛰节气,春雷蠢动,大地回春,大雁坝的积雪也开始融化,而村民罗文安家中,却正为一件大事而愁眉不展。

  不是憋苦,而是左右踟蹰,有些拿不定主意。

  人近五十的罗文安,赶上了当年西南大时代的末班车,从小虽然没读过书,但二十多岁的时候,却被接管了留坝的西南政府组织进了‘不脱产学校’,农闲的时候,识字读数,后虽然没有学到太多东西,但好歹不再是彻头彻尾的文盲,那位有文化的老师,是给班里这些没有规矩姓名的‘学生’起了名字,然后登记到了人口普查的档案上,从此他就叫罗文安。

  此后近三十年,老老实实的罗文安,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也没有发什么横财,甚至每次进山打猎采药也只是中规中矩的收获而已。但他也算是完成了大多数人的人生任务,娶了个贤惠持家的婆娘,对父亲也很孝顺,还养大了两个儿子,一个参军打仗,一个读高中即将待考。

  天色渐渐暗了,婆娘灶头上忙碌,大锅里是蒸的木桶米饭,阵阵米香从‘缯子盖’的缝隙里随着水汽飘出来。小锅里是炒的菜,噼噼啪啪的作响,那是因为菜里面有油。

  坐灶房门口,罗文安一口口地吸着旱烟,旁边竹躺椅上是他老爹罗十方,小七十岁的人了,身体非常好,老伴死了几年了。

  听着锅里噼啪的声音,罗文安恍惚回到了几十年前,那时候,锅里炒菜是没有噼啪声的,因为几乎是没有油放到锅里,炒菜从来都是加点盐,多过年的时候,用肥猪肉贴一下锅,或者熬点油出来紧着吃,偶尔也吃点其他油,但总归日子是苦的。

  “唰~”

  第一个菜花菜炒肉已经炒好了,他能听出来那是婆娘洗完锅,再次倒油去炒第二个菜了。花菜炒肉是冬天里婆娘拿手的菜,也是他爱吃的。肥肥的猪肉,和花菜一起焖烧,那味道,龙肉不换。

  “还是现的日子好啊。”罗文安心头闪过一丝感慨。“要是日子能够再好一点,那会是什么样呢?”

  “大儿,你说说,中奎那个什么‘稀薄呀’,有花菜炒肉吃不?”

  老爷子虽然年纪比较大了,但身子骨可并不差,常年农活没有压垮他,到现还是庄稼好手,平时大的享受就是茶钱饭后,躺着躺椅上,和自己大儿唠嗑,扯一扯外面的生活。

  不过,今天却是有正事。

  “爹,不是稀薄呀,是西伯利亚,村委会的宋仨儿说的,国家那里成立了一个什么北海省,现叫北海,以前***子叫什么贝尔加。”

  罗文安不算很有文化,使劲想了想,才想起中午去找村长宋高明时,这个和自己儿子还是同学的小伢子说的。“花菜炒肉估计是没有的,不过大娃信上说,每天都有肉,牛肉羊肉啥的,吃的比家里好,那罐头都一盒盒地发到手里。”

  “罐头好贵的啊。政府有那么多钱啊?”罗十方没什么见识,也没出过远门,远的地方就是扛着木头去县城卖,不过那还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他也就村子里的杂货店,镇上的商店里见过那些罐头,家里倒是买得起,但他从不碰,有年大病,二女儿提了两罐来,被他当宝一样留给了两个孙子解馋。

  “爸,那不是一般的罐头,水果罐头,肉罐头,样样都齐,大娃说,部队吃穿用都很好,蔬菜也有的吃,只是冬天条件差一点,你不用担心他。”罗文安说道。

  “这个稀薄…算了算了,北海,北海说着顺溜。”罗十方见烟烧完了,立刻换了一小截旱烟,“希望大娃能够躲过枪子和炮弹啊,这年头,打仗必须打,但还是要保住自己的命,二娃还小,家里头还是指望他的。

  前几天我和他们摆龙门阵,说是这个地方倒一瓢水,都能结成冰,你现是一家之主,这个移民的事情,可要想周到了。”

  罗十方叹道,家里条件他知道,大孙子参军,二孙子念高中,按说条件并不算差,大孙子每个月都会按时寄工资回来,那可是一大笔钱,家里种几个月田,还比不上他一个月,小孙子读书厉害,高中成绩不错,据说有希望至少考个什么专科,运气好点能读技术学校或者其他大学。

  两个孙子都是他自豪的,他一直认为,自己这一辈子,能见到两个孙子光宗耀祖。

  “我们罗家,祖坟葬的好,赶上了好日头,有个好国家,好皇帝。两个娃又争气,有文有武,村里头我们也算是头一号了。大孙子有见识,他说的那些东西,我不太懂,但我都信,现就靠你拿主意了。”

  罗文安微微皱眉,老头子说的是前几天去银行收儿子罗中奎汇款时,收到的那封信。

  那封信让罗文安当晚就失眠了。

  他放下烟感,把烟火熄了,双手衣服上使劲擦了擦,这才从的确良外套的内荷包里拿出了那封信。

  “爹:

  见信好。

  我要向爹报告一个重大的好消息,经过英勇作战,我们国防军西伯利亚方面军取得了重大胜利,收回了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贝尔加地区,俘虏了50多万苏联鬼子,那些被抓的***子,我一眼都看不到边,光是我们班,就抓到了几百个苏联鬼子,简直比蚂蚁还多,其他缴获的枪支弹药,坦克飞机,大炮,堆得比大山还高。

  另外,国家决定这里成立一个北海省。

  爹你可能很快就会知道,国家要启动大移民计划,凡是家里土地少,地区条件的,都能通过这次大移民,迁到北海省来。

  爹,你没来这里,你不知道这里的土地有多肥。看起来到处都是雪,但一翻开雪,下面就是肥沃的上好土地,一眼望不到头。

  这次大移民政策,普通的三四口家庭,开始也能分到多二十亩地。而且,政委还说了,国家后续还会分多的土地,暂时不分多,是因为农用机械不够,大规模种植无法展开,光靠自己和雇佣苏联人去种,效率低下,土地太多就容易荒废。

  除了分田地,可以非常便宜地雇佣苏联人种地外,还有现成的房子。

  二连近就监督苏联人盖房子,那房子,爹你是没见过,和县城的房子一样,那叫一个个居民片区,房子一排排的,既节约了土地,又能集中生活。

  张委员长照顾我们这些当兵打仗的人,把第一批机会给了我们,军人家属优先移民,享受优渥待遇,还能通过战功积分兑换多的不超过100亩的土地,这些你可能不太懂,但绝对是好事。

  我反复想了想,又问了问政委,他说我家虽然不算穷,但条件绝对符合,可以早一批的移民名单中,到时候,除了能够先选房子,还能先选土地,条件非常好。

  爹,这个事情你一定要认真想想,政委说了,以后北海省是要大发展的,种地全是机械化,一个人能做十个人的活,苏联人也会当雇工,还有房子住,几十万苏联鬼子又帮我们修大铁路,还要建民用大机场,以后会有大型军用运输机长期低价向移民提供返回内地的机票……

  爹,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被提升为班长了,政委让我好好干,说我有文化,思路活,表现好,以后说不定能当上大的军官……”

  大儿中奎信上说的事情,几天后就被证实,先是广播里全是战胜的喜讯,播音员的声音都激动地走样了,罗文安知道,儿子说的大胜仗是真的。

  每天都会有人羡慕无比地问他关于儿子罗中奎的事情。

  当听到罗文安骄傲地说,自己儿子成为班长时,乡亲们羡慕的神情,他就觉得值得。为国争光不说,还为家争光,他认为这个儿子,让人骄傲。

  至于究竟100万平方公里是多大,究竟战果有多大,他不知道,什么坦克飞机大炮,他也只是听过,乡政-府的宣传画册上见过,但实际概念完全没有。

  但他觉得,儿子的部队能够俘虏几十万***子,那绝对是非常了不起的。

  接着,儿子的同学,村长宋高明就向大家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说是国家要组织大移民,留坝地区因为条件比较艰苦,第一批移民候选地区之列。

  村公所和乡政=-府都贴出了大红公告,每天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那里解释移民政策。

  宋高明说的那些好处,和大儿子信里说的一个样,大的难以想象的土地,一户人的土地能够比十户人的都多,还有非常好的房住,当然是冷了点,但听说以后小区会集体供暖。他不知道什么是供暖,以为可能是烧炭取火。

  不得不说,罗文安动心了。

  这辈子,两个儿子是他大的骄傲。

  他家也不穷,老老实实做庄稼,偶尔卖点山货野物赚钱,再加上大儿子的工资,家中也是小有资产。

  但是,他罗文安没文化,却不代表没有雄心壮志。

  他大的想法,就是要给两个儿子多攒点钱,为罗家的后人多改善一点生活状态。

  想到这里,他不禁抬头望了望四周的大山,以往感觉非常亲切的地方,现却感觉有些闷。

  他不由想起了儿子信里描述的,那西伯利亚一大片一大片的农庄,那连成片的肥沃土地,做了一辈子庄稼的他,心思真的动了……

  虽然作为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作为一个故土难离的农民,他有自己后的犹豫,也会有身为一家之主的小心翼翼,但他,还是想有个决定。

  而这个决定,他潜意识地想从别人那里得到。

  “娃他妈,你把腊肉拿出来,再做两个菜,然后去张三媳妇店里买点酒,我去叫宋仨儿过来唠嗑唠嗑。”

  “好呢,天黑了,注意下人家的狗,别被咬到了。”

  罗文安倏然起身,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定,朝着灶头里喊了一嗓子,就出门去了。

  十几分钟后,罗文安和一个二十多岁的‘西南装’青年走进了小院子,青年也是农民打扮,很朴实,但也有基层村官的味道,还带了个帆布文件包。

  “三老爷,你看我这个爱蹭饭的又来了。”宋高明笑着向老爷子打招呼道,他和罗中奎关系很好,没少来罗家蹭饭,他家里的条件,相比罗家差不少,主要是老头子身体不好,农活不行,从他读完书,当了村长后,种地也是一把好手,又遇到了好时代,生活才慢慢改善。

  “那么多讲究,你个小崽子,现吃饭婶婶马上就做好了。”老爷子高兴地起来招呼道。

  “仨娃来了呀,快面坐。”罗文安的婆娘也高兴地招呼道,她手脚麻利,宋高明刚来,她就开始上菜了。

  罗文安两爷子陪着宋高明喝了会儿酒,吃了会菜后,开始进入了话题。

  “仨娃,你怎么看呢?你觉得中奎说的这个事情,中不?”罗文安问道,婆娘和老爷子也盯着宋高明。

  “中,怎么不中,国家的事情,还没有不中的。”宋高明喝了点小酒,但精神却是越发的好,说起国家的政策,就是滔滔不绝,一连说了许多个例子,也都是见得着看得到的,罗家人齐齐点头。

  “这个事情,我认为,关键就于,你们敢不敢吃螃蟹,敢不敢第一个吃螃蟹,敢不敢背井离乡。还有,中奎支持,中鸣是不是也支持?这个事情,很重要,说到底是远赴他乡。”宋高明严肃地说道。

  “同意的,前两天他放假回来过一趟,说只要是他爷爷身体没问题,就可以去。”罗文安说道,

  “三老爷的身体好的很,不会有问题。那边的话,条件不错,等你们过去,房子,居民点的医疗站,药品,棉衣这些都是免费的,取暖用的炭火也不要钱,国家都考虑到了。”

  宋高明滔滔不绝地说道,“那些***子好用啊,他们以前就是集体农庄,完全顺从地成为了我们农庄的雇工,他们帮我们建房子,还帮我们照顾了小麦,修了水利,做好了春耕的准备。

  这一过去,也不会是你们一家人,全国到处都是,尤其是青海,甘肃这些穷苦点,土地差点少点的,河南这些人口多点的,***山西啊这些靠的近点的,都会有很多人去。有些是一个村子可能要去一半人。

  这个可不是吹牛,是我一个高中同学,现汉京工作,是他写信告诉我的。”

  “那么多人要去啊?那土地分完了咋办啊。房子够不够啊。”罗文安担心地说道。

  “当然啊,叔,你不知道那个地方有多大,土地和房子肯定是够的。还有,现想移民的人遍地都是。我们中国人什么实?发家致富事情,人人想做。你想想,你家现这两亩地算什么?去了那里,就是二十亩地,你还能请苏联人种。

  而且,到时候中奎用战功积分换土地,你家就是有一百多亩地也是理所当然的。”宋高明羡慕地说道,“我爹身体不好,不然我都要第一批去。过几年,要是他老人家万一走了,我就带着婆娘和娃儿去。反正那边学校什么的也有,而且还会有三十年的包括教育内的综合优惠政策。

  我是很羡慕中奎,要不是我体检不过关,有晕血症,当年也肯定和他去了部队,哎,比其他,我是没好命。”

  “你真的认为中啊?”

  “叔,我当然认为中,国家的事情,从没不中过。”

  “……”

  罗文安闻言,闷声喝酒,旁边老爷子不说话,罗文安的婆娘倒是心思活络,对于她来说,什么故土难离这事情完全不存,娘家虽然还有亲戚,但也不是很亲那种,她的心思,全牵挂那十亩地上。

  “一百亩地就不说了,这就是二十亩地,我也不敢想了。”罗文安的婆娘,叹息道,她就吃亏没文化,但知道那是很多土地。

  “婶啊,二十亩地,就是12000多个平方,一百多米长,一百多米宽,或者说,三四十长长,几十丈宽,从这门口,一直走到那东头榕树下。”宋高明简单地形容了一下。

  他知道,十亩地,如果是当年学校的操场,那看起来并不多,但是,如果这些面积全是土地,那就很吓人了。

  “这要是一百亩……”

  罗文安不敢想了,这要是有一百亩……

  “要是有一百亩,就是6万多个平方,两三百丈长宽,我们一个村的大半土地。”

  宋高明感慨道,大雁坝多山,耕地小块,散乱,整体总面积也很少。

  “中,来,仨儿,继续喝,这事我回头好好再想想,到时候想好了,第一个找你报名去。”

  罗文安心中早已下决定了,这个决定与其说是宋高明给的,不如说是他自己期盼的。

  宋高明:“行,叔,这事我也不多嘴,免得以后万一有问题你埋怨我。我就说一句,要去赶早,凡事赶早有好。”

  “行,中呢。”

  ……

  第二天一大早,鸡刚叫不久就有一个人影宋高明家不远转悠,接着狗也叫起来了,宿酒刚醒的宋高明随后就被敲门声惊动了,披着衣服下了床,推开院门,看到的却是打着手电筒的罗文安满脸憨笑地站那里。

  “仨娃,呵呵……不好意思打扰你啊,叔,叔想早点报名……”

  一个月后,大移民计划的第一批移民从全国各地,通过较为便捷的交通,快速地运输到了库伦。

  因为前方暂无战事,虽然通往北海省的火车还只修到一半,但火车也能够开到一半。

  罗文安带着近七十岁的老爷子和婆娘赶到了库伦,二儿子留内地等待下一届高考。

  当罗文安看到眼前完全以一个个超大帐篷分布的移民时,看到那十多万拖家带口的人家时,他不禁感到庆幸,自己报名早,也能早出发,早选择。

  这一刻,作为一个老实把交的农民,他彻底明白了,大量的土地,现成的房屋,良好的未来,对于一个农民,吸引力有多么大。

  移民暂居区的生活不过是两三天,随后罗文安就带着家人被集中到一起,一个移民委员会的副***,要给他们这些即将登车的人讲话。

  面对前方上千人,以及后方移民暂居区的十多万人,那位副***的声音,前所未有地充满激=情。

  “乡亲们,同胞们,我很高兴能够为大家服务,能够致富发家路上,送大家一程。

  作为大移民计划的先行者,你们是北海省的开拓者,是民族的表率,你们,是敢于吃螃蟹的第一批人。

  国家的土地有限,民族的生存空间有限,我们该怎么办?

  委员长告诉我们,苏联人擅长的是什么?他们擅长的就是从别人那里,抢来自己所缺的东西。

  他们曾经成功抢走了北海,他们抢走了远东,他们抢走了百万平方公里计的土地。他们通过不断掠夺,把自己的国土面积扩大了几十倍。

  而今天,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我们没有土地,但北海有。

  我们没有生存空间,但北海有。

  我们没有财富,但北海有。

  此去北海,千里迢迢,但是,你们不孤独,百万国防军是你们的忠实守护神,即将全线通车的西蒙铁路是你们回家的保障,而六亿华夏儿女,是你们永远的同胞。

  你们不要认为北海是异国他乡,委员长告诉我们,故乡,什么是故乡?

  能够让我们炎黄儿女发枝散叶,能够让我们中国人昂首挺胸生活下去,壮大起来的土地,能够让我们平安、幸福地生活,而不用遭受敌人的炮火,遭受别人的***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故乡。

  故乡心中,故乡也我们脚下,苏武也曾经北海牧羊,我们大移民计划有一千万人,后续可能会有多的人移民,又有国家强力保障,大家还怕什么呢?

  北海不是国外,那是我们的自己的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

  国家虽然日渐富裕,国民生产总值虽然不断提高,但金钱和财富不会从天而降,这里,我预祝大家,的土地上能够安居乐业,地里刨出金娃娃,早日实现致富奔小康!!

  我永远相信委员长所说的一句话,那就是:中华儿女,有力量!!

  现,我宣布,大移民计划第一批第一期,启动。

  登车!!!”

  火车长鸣的笛声中,罗文安怀着满腔热血和对生活的无限憧憬,登上了西蒙铁路火车。

  几天后,他们刚刚过了恰克图就停了下来。

  这个刚刚改名为‘民兴县’的原苏联某地,第一期移民们下了车。

  从火车窗户,移民们早已看到了连片的农田,虽然还覆盖着白雪,但有些地方已经露出了下面的麦绿色。

  当工作人员告诉大家,以后这个民兴县就是大家的家时,所有人都沸腾了。

  当下了火车,罗文安跳下车来,地上使劲地踩了踩,大声地向老爷子和媳妇喊道,“这里的土地,也没有什么奇怪的,都是踏踏实实的。”

  随后,移民们登上了军队的卡车队,行驶了二十分钟不到,就到了第一个大移民聚居点。

  中国村庄旁边就是一个苏联人的村庄。

  苏联人的房屋是以前的房屋,相对老旧,所有人都被要求村口列队,他们复杂眼神地注视中,中国移民乘坐着卡车,来到了这里的村。

  村子里,是勤劳的苏联人为了微薄的工资和集体粮食而修造好的房屋。

  苏联人的眼神是复杂的,但是,中国人和苏奸却这个时候告诉他们!

  一名苏奸指着中国人,用汉语和俄语重复说道,“他们才是这片土地以后真正的主人。如果谁和他们作对,谁不服从这些的农庄主们,谁就将忍受饥饿和寒冷,严重的,将被驱逐到北方,让你们重回到布尔什维克的怀抱。当然,严重者,将当场遭到枪毙。”

  随着苏奸的示意,所有苏联人都看到了旁边那一队中***人提起了手中的步枪,整齐地拉动了保险,不由心头猛地一缩,生怕惹怒了中国人。

  这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发现,中国人并不难伺候,只要努力工作,至少比苏联集体农庄时过得好,有吃有穿,医疗也有保障,上学也没问题,还能获得工作。

  所有人,哪怕是曾经号称布尔什维克追随者的老人们,也认识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苏联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以后,将是中国人的时代。”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活,还是要继续,只要不被逼到绝路,没人愿意用锄头和镰刀去与刺刀机枪碰撞。

  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的大移民计划,完全展开,从此,中国人的大故乡之路,就持续了数十年!!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看完记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https://www.uuubqg.cc/122_122066/623061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