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科举,科举
洪武二十八年,明朝刚开始,社会也安定,除了即将发生的靖难之战,总的来说,未来一百多年基本不会有大战乱,即便是靖难之战役,也仅仅局限于上层社会,局限于少数几个省份,波及不到苏州,这样的社会还是很适合我的。若一不小心穿越到战乱时代,如我这样的普通人,估计只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结局。
空着肚子坐在城墙上,看着下面的护城河,喝了满嘴的西北风,陈艾对自己的处境还是很满意的。
不过,肚子里的饥饿还是让人有些难受,为今之计还得好生想想将来要靠什么谋生。
仔细想了想,以前的陈三就是一个泼皮无赖,穷得叮当响,自然没给陈艾留下什么赖以为生的本钱,甚至连间容身的屋子也没有。当然,若是重操旧业,却干那敲诈勒索的行当,混个三饱一倒还是有可能的,但这是长法吗?
先不说混黑社会有风险,随时都有被官府抓去判刑的危险。而自己前世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又是个公务员,本性还是善良的,真去干**,却下不了那个狠心。
昨夜我陈艾将付班头得罪得彻底,那家伙早就等着抓自己的小辫子,只要我陈艾一犯事,这付班头肯定会立即下手抓人,一顿好打是免不了的,将来还有可能发配到边疆去当兵。在明朝,军人地位低下,一做了大头兵,这辈子再无前途可言。
再说了,自己前世好歹也算是个人才,穿越到明朝之后,又熟知历史,若真去混黑社会,做二流子,岂不白穿越一回?
对,既然自己有先知道先觉,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无往不利,干嘛不利用一下这个优势?
男儿大丈夫,富贵荣华乃是最高理想。
那么,经商呢?
苏州府是江南最繁华的所在,鱼米之乡,将来无论是贩卖粮食还是丝绸,以我陈艾的本事,未必不能混个富可敌国。
可他很快否定了这个思路:“如今我下顿饭都还没找到地方着落,想这些有什么意义,真要经商,本钱从哪里去弄?明朝的商人可没什么地位,从来就不是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就算是是天下第一的富翁,一个小小的县令就能寻个由头把你给办了。权力,只有权力才是这个时代最可依靠的东西。”
前世,陈艾本就是一个公务员,他自然知道,在古代,只有做官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做了官,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知县,只要你愿意,可说是要钱有钱,要女人有女人。如果你想有所作为,你的一言一行,可直接影响到治下几万人的生计。
还有什么比权力更吸引人的东西呢?
不知不觉中,陈艾已经在城墙上坐了大半天,他的思路也已经从单纯的谋生中偏离出来,目光看到了更长远的地方。
就算我陈艾去经商,将来富甲一方了,可见了一个小小的县令,也得下跪磕头,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可若是我从政,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明朝皇帝与官僚共治天下,读书人和官僚才是统治基础,才是主流,我所需要做的就是竭力混进主流社会,读书,做官,功成名就。
那么,要做官,就只有一条路可走。
科举,科举,科举。
到时候,不要说中了进士,就算是一个小小的秀才,也是有功名的,也可以见官不跪。即便犯了法,没有学政官员的点头,任何人也不能治我的罪。只要中了秀才,每月还能去县学领工资,做个有地位的有闲阶级。
据陈艾所看过的历史资料上记载,明朝的读书人在中了秀才后,可以入县学做廪生,每日可领一升米,给鱼肉油盐,遇到好年成,每月还能领一两白银。可说是不干活,光读书就有工资可拿。明朝初的物价不高,靠着点收入,足够让自己生活得不错。等中了举人,就可以做官了。
这确实是一条好路子,不过,饭要一口口吃,首先得考个秀才出来。
这条路虽然有些艰辛,可对我陈艾来说却是充满了光明。
首先,自己在前世学的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因为文科生,就业有些困难,索性又读了个硕士,主攻国学。如今再去读书,不过是将以前丢下的专业拣回来罢了。
八股文我陈艾是不会写的,不过,以现代人的学习能力,又有以前打下的坚实的国学底子,上手自然极快。
就自己脑中陈三的记忆可知,明朝的识字率极低,尤其是在明朝初年,识字率能有个千分之一就算不错的。整个吴江县五万多人,能读书写字的,加一起也没有一百。而且,就他所知道,那些读书人的水平也不是太高,一手毛笔字也丑得没办法看。大明朝建国二十八年,整个吴江县总共才出过三个秀才,这三人后来还因为牵涉进朝中的大案被砍了脑袋。
整个大明朝经过朱元璋这二十来年的大砍大杀,读书人基本被扫荡一空,可以说,整个朝廷对人才的饥渴是后人所无法想象的。反映在科场上,为了增加录取率,出的题目也毫无难度。
只要读过几年书,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人又不笨,要想考个功名,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不过,从古到今读书都是一件很耗费钱财的事,即便在教育资源极大丰富的现代,读一所普通大学,四年下来,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陈艾前世是个孤儿,若不是有社会捐助,估计也上不起学。
在古代,要想供养一个读书人,通常要举家之力,甚至举全族之力。
当然,如果这个读书人将来有所成就,也得利用手中的权势回馈家族。读人人发达了,若有穷亲戚找上门了,也不会推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若稍有不满,就要受到全社会的谴责。因此,《红楼梦》中刘姥姥那样的穷人去大观院时,贾家虽然看不上这个农村老太太,却还是尽心尽力扶助。这也是古代封建家族伦理的基础和特有的社会现象。
读书,很多时候对一个家庭对一个家族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每年光学费,文具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今的陈艾穷的浑身虱子,却掏出不一枚铜钱。
书本,文房四宝都没处着落。
这下就让人头痛了。
陈艾皱了皱眉头,突然一拍自己的额头,喃喃道:“我刚才不是还在说整个朝廷对人才的饥渴是后人所无法想象的,这却是一个好机会。”
一想到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陈艾忍不住面露微笑:真是一个好时代,明朝,我来了!
(https://www.uuubqg.cc/121_121866/654697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