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走出黑暗
——默向高原
小说的一大价值,在于反映作者所生存时代,也许作者并不自觉。
科幻、玄幻小说也不能免于此。比照克罗齐的名言,我们也可以说一切小说都是作者所生存时代的反映,尽管有时反映得很曲折。
人类历史上经历过许许多多“黑暗时代”。这些时代,极少是因为外部的天灾,倒大多是人祸,比如中国历史上许多“易子而食”、“率‘兽’食‘人”、“文’字‘狱”等等时代。
是什么让人类坚强地度过这些“黑暗时代”,生存下来,让人类文明得以延续,这是我阅读历史常常感到困惑的地方。
是主流们标榜的道’德吗?还是精‘英们的“普‘世大爱”?还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似乎都不是,道’德和“普’世大爱”往往恰恰是让人类进入“黑暗时代”的直接原因;而在传统历史书写中缺位,如蝼蚁般生存的草民,想来也不会有对未来的什么坚定信念。
近年来的一些文艺作品,似乎在不自觉的给出新的答案——从张楚的《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中国人民》,到中国科幻小说的颠峰之作《三体》,以及起点中文网中的许多优秀历史穿越、架空、YY、玄幻小说(如酒徒的《家园》、《开国功贼》)等等。
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就是关注了草民们的生存——对于他们,生存就是一切。
面对一切“黑暗时代”,生存下去,并守护自己力所能及的一方家园,一方净土,这才是人类能够延续至今的真正原因吧。
从这个角度去看《生存在黑暗时代》,十分欣慰地看到这种真实的人性光辉在小说中处处闪烁。
小说中的天灾,只是为了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用以衬托出一个普通人及其家庭在面对超乎人类承受能力的灾难面前的勇气和抗‘争。所以我们不必苛求作者许多细节上考虑不尽周详,也不必苛责张一凡放手不管学生而对其作出像对“范跑’跑”似的谴责。
这种在绝境中求生存的人类本能,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对家人的“小爱”,几乎从来就不容于我国历史各个朝代的主流。他们一直在鼓吹人人皆可尧舜,“存天理,灭人欲”,“斗‘私’批‘修”等等,总而言之,只存“大爱”,灭绝“小爱”,“大’公‘无’私”。这样的结果,就没有一个现实的人能够符合天‘朝模范子民的标准,必然导致从上至下的人人作伪。严复慨叹:“华风之弊,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黑暗时代”并不仅仅出现在严重天灾的时代啊。
今天的我们,对未来的焦虑,几乎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这种无处可逃、几近绝望的心境如何得以救赎?
象《生存在黑暗时代》一类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走出黑暗的期冀,虽然如暗夜中的点点星光,或如豆火种,尚有薪火相传的希望。
祈祷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中国人民。
;
(https://www.uuubqg.cc/121_121267/634426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