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国黎明 > 第九十四章 步伐

第九十四章 步伐


  比奇中文网永久网址,请牢记!

  “这事我已经与中堂通禀过了,国内目前根本没有与铁路相关的课程,更不要谈论如何去构筑铁路,这些都是空白,詹兄也不想日后修铁路的时候自己单枪匹马来干吧?”王伯良笑着问道:“其实铁路的事情大家都在努力,一条路走不通就再想其他办法,不过有一点可以预料的是大清帝国必然会修铁路,而我以德法战争为例向中堂大人说明铁路于军事的作用。现在虽然修不了铁路,却也能就这么荒废时间,倒不如趁机培养些人才,到时候一旦可以修路的时候也好有人承担,总好过要求洋人……”

  “这样也好!”詹天佑放弃了自己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虽然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大清修建铁路的困难,但是他还是决定按照王伯良的安排先来培养合适的人才。就像王伯良所说的那样,修铁路是一个系统工程,他詹天佑就算是浑身上下都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培养铁路人才也是同样重要的事情,一旦时机成熟也好甩开洋人自己修铁路——他可是目前大清帝国最懂铁路技术的工程师!

  王伯良见詹天佑接受了自己的邀请之后,便继续说道:“现在距离招收生员正式开学尚还有段时间,眼下为了配合中堂大人的计划,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来做……”

  “需要我来做什么?”詹天佑问道。

  “模型!”王伯良解释道:“目前大清帝国内真正见过铁路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上海那条铁路运营的时间非常短便被拆除了,而出过国见过铁路的人就更少了。为了让国人认识铁路,我们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宣传,除了写一些文章之外,我想要制作一套完整的铁路系统模型作为展示。况且武备学堂开设铁路课程也需要招收合适的生员,中堂大人已经应允下来,铁路课程的生员不必从淮军中筛选,可以在天津或是上海招收那些有一定数理基础的人作为生员,铁路课程的教学也需要教具,这正好都可以一并来通过铁路系统模型来解决……”

  原本王伯良与周馥商议将铁路模型进献给慈禧太后,不过既然上面已经同意在武备学堂中开设铁路课程,为了教学质量也要制作一个铁路模型,这套模型也可以公开展示给外界有兴趣的人来观看。在王伯良看来仅仅靠高层的政治努力来解决修铁路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整个大清帝国真正懂铁路的可以用指头掰着来数。刘锡鸿等人的奏折之所以有市场说白了就是明摆着糊‘弄’人,反正你没见过铁路他说方就是方说圆就是圆骗你没商量。

  “这是个好办法!”欧阳庚拍手笑着说道:“见过铁路的人还是少,他们不知道这其中的力量,若是百姓都如同美国或是欧洲那样连老百姓都很了解铁路的话,冇那日后修铁路的时候麻烦会少许多。我在国外的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洋人评价在大清修铁路上有朝廷禁止,下有民众抵制,好像上海那条铁路被拆除就是因为有人故意站在铁路上被火车轧死……”

  王伯良笑了笑说道:“其实我们还打算运作一番,由外国驻华使节向大清国皇帝或是皇太后敬献一个火车系统模型,一次来达到政治上的目的。不过后来我想想反对修路的不仅仅是朝廷中的保守派,普通民众对火车更是不了解,与其这样不若双管齐下。如此说来似乎一套铁路系统模型是不够的,看来还需要多做一些放在人流比较多的地方公开展示宣传铁路,当然也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来描述铁路,比如它有多快、一次能够运多少货物……诸如此类,这些都要靠詹兄你来解决了……”

  “制作铁路系统模型倒不难,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做过。不过有许多东西在大清估计是很难买到,这需要从国外订购……”詹天佑犹豫的说道。

  王伯良颇为大气的挥了挥手说道:“银子不算什么,只要能够达到目的这点小‘花’费还是必须的。从现在起,自我之下都‘挺’詹兄你的指派,有些东西若是国内买不到可以从洋商甚至是直接写信给在美国的友人托付他们代为购买,这并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也许历史就是充满这么多的无奈,谁能够想到在大清帝国的国土上尚未有一寸铁路能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在天津武备学堂居然还可以开设一‘门’铁路课程?按照王伯良的设想铁路专业目前只需招收一个班三十人左右,学制四年,培养的目标便是给詹天佑准备未来的助手。

  一个人是修不了铁路的,詹天佑在王伯良的规划中是一个非常有分量的部分,也可以说是他一枚棋子。随着王伯良产业规模的扩大,他越来越不满足在轻工业上所取得成就,他需要的钢铁!眼下唐廷枢既然已经在开平确定了大煤矿,而铁矿也发现了踪迹,这就值得他去搏一把,而铁路则是发展煤铁的基础,没有铁路那开平的一切都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

  对于开平煤矿那条铁路,王伯良只知道“马拉火车”和“龙号机车”等几个段子,他甚至不知道这条铁路什么时候才能直接连接开平和天津。在他看来现在唐廷枢修建的铁路肯定没有这么长,顶天十来公里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毕竟开平煤矿的股本在那里摆着,铁路造价高昂,就算使用台湾存放的旧钢轨也不是唐廷枢所能够承受的。

  王伯良的野心可比唐廷枢要大多了,他甚至不知道开平地区的铁矿有多大,就已经开始琢磨着要上钢铁冶炼厂了。不过煤铁联合工业的基础是铁路,朝廷一天没有把铁路的基调定下来,他也只能眼巴巴的观望着,他现在所能够做的便是将中冇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定位在开平至天津的铁路上——詹天佑的归国让他萌发了这个设想,而北洋武备学堂开设铁路课程则是培养以詹天佑为核心的铁路辅助人才。

  詹天佑与欧阳庚加入北洋武备学堂使得中方教员的实力大为增强,经过王伯良的考核又特别从上海、天津招募了二十多个负责基础学科教育的教员——数理化生光电几乎是各科目一步到位,外加四名‘精’通德语的教员。至此北洋武备学堂的中方教员已经齐备,李鸿章那边的进度也不慢,老李通过驻京德意志帝国公使转达了希望德方支援军事教员的请求,而王伯良也给母校德意志帝国柏林军事学院校长写了一封长信,希望能够得到母校的支持。

  正是因为李鸿章对德意志帝**事力量的崇拜,使得北洋武备学堂在筹建的时候便给王伯良套上了一层限制——外籍军事教官必须选用德意志帝国现役军官来执教。也正是因为如此王伯良才特别招收了四名‘精’通德语的人才来充当学堂翻译和德语教学,在德意志生活一段时间的王伯良自然很清楚德意志帝**官绝对会使用德语来喊口令,即便他们会英语也不会使用英语发出口令,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骄傲的像只小公‘鸡’的德意志军官绝对不会迁就清国学生。

  德意志帝国经过一系列的冇战争终于一个新兴国家的姿态站立在豪强并起的欧洲,不断的对外战争胜利同样也让德意志人产生了由衷的民族自豪感。王伯良在柏林待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对于这种民族自豪感实在是太熟悉了——为此他把所有敢于挑战他尊严的德国同学全部挨个揍了一遍。

  不过现在王伯良办军校就不得不依靠德意志帝国的军事援助,一方面李鸿章对德意志帝国的武力的崇拜,另外一方面人家在陆军方面确实是强的有些离谱。早在得知李鸿章决心采用德**事教官后,王伯良便开始琢磨如何去影响德意志帝国对清**事援助——他记得非常清楚,铁血首相俾斯麦就曾经对清国想德意志帝国造船厂订购的战舰下过专‘门’的指示。

  俾斯麦的这一举动表明了德意志帝国在军事装备市场领域的野心,而筹办军校并且把这所军校办成远东最好的陆军军校,这也绝对离不开德意志帝国的支持。李鸿章的举动是非常快速,不过在王伯良眼中德意志帝国未必会将李鸿章的请求放在眼中,甚至这件事很有可能会‘交’给克虏伯兵工厂来‘操’办,这可是王伯良所不愿意看到的——陆军留德学生其实在德意志帝国根本没有学到什么真本事,若非王伯良有着过硬的军事基础和知识储备,要是像卞长胜他们那样由克虏伯公司来主导,那他可就白白‘浪’费时间了。

  虽然在德意志帝国学习生活时期,王伯良并没有像在美国那样这么活跃,但他在德意志帝国还是有些关系的——王伯良所写的《海权指南》在欧美海军界引起了巨冇大的轰动,这本书延伸扩展的内容就是以美英德三国为主。

  显然以目前的海军发展水平而言,英国海军老冇子天下第一的气度是不屑对王伯良的海军著作有什么太多的关注的,虽有些触动却并不是很明显。而在美德两国就非同一般了,这两个国家目前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海军,但作为正处于扩张状态的新兴工业国家,两国对海军力量的谋求是势在必行的。王伯良就是通过《海权指南》这本书认识了一些美德两国的海军界的专家学者,只是限于通信条件的制约,他们之间的往来还并不是很频繁,不过对于王伯良在海军方面的才能他们是非常赞赏的。

  海军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军种,与陆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不同——科学技术的变革对海军的影响远比陆军要深刻的多,尤其是在最近这四五十年中这种影响更是非常深远。海军作战理论不断在推陈出新,而海军战舰的制造则是一派“群魔‘乱’舞”的状态,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落实到成品战舰上,但是作战理论在更高层次对战舰提出不同的要求——一国的海洋政策和所信奉的作战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装备的战舰。

  王伯良所著的《海权指南》在某些方面为美德两国规划了未来的海军发展方向,与此相匹配的是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海军该以何种战舰作为主力舰种——显然他在这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威‘性’。(http://)。英国海军在这个时代的统治地位固然风光无限,不过正是因为英国海军的强大与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殖民地,使得所有国家的海军政策都是以英国为目标——我可以打不赢你,但是我的海军可以让英国人头痛万分,让英国海军感受到巨冇大的威胁从而实现自己的海洋利益不受英国侵犯。

  在这个时代王伯良毫无以为是极为妖孽的,至少在海军战舰设计创意方面是令与他通信‘交’往的海军专家极为惊叹的——他提出了“全装重型火炮”的概念的战列舰和专‘门’猎杀巡洋舰的战列巡洋舰。当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他所提出的的设想无疑是无法实现的,就算勉强建造出来也是不堪大用,不过这些新概念用于结‘交’外国海军专家是足够了。

  事实上王伯良在德意志帝国的某些关系已经开始影响到正在火热发展中的清德军火贸易的重头戏海军战舰的‘交’易。驻德意志帝国公使李风苞就在采购战舰的过程中听闻王伯良的名声的,而且在北洋海防筹议上王伯良除了对海军军事基地和船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之外,更是希望李鸿章暂缓战舰采购的步伐。最终的结果便是李凤苞将他在德意志帝国海军部对王伯良的评价禀告给李鸿章之后,李鸿章决定定远舰的姐妹舰镇远舰暂时搁置……@豌豆荚吧@聊天‘女’仆萌萌

  比奇中文网一直在为提高阅读体验而努力,喜欢请与好友分享!


  (https://www.uuubqg.cc/121_121129/630261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