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清穿之太子妃的彪悍日常 > 第四百九十一章 驱狼打狗

第四百九十一章 驱狼打狗


  大夏二年十二月。

  王大率领之北上舰队,彻底占领东瀛之九州岛。

  九州岛共有九大藩国,在跟北上舰队陆军交战的过程中,唯有福冈藩的藩主黑田长清在战事爆发后,选择了归降,突袭诸藩联军的辎重,引大夏陆军潜行至联军后方,从而一战定乾坤。

  战后,论功行赏,黑田长清自然是居首功。

  王大异常大方发挥自己的独断权,册封黑田长清为九州侯,镇守九州岛。

  当然,正式的封侯文书,还是需要等王大的奏章送到婆罗洲,经过政务院审议,由墨晴这位王上亲自降旨册封。

  “大人,真册封那东瀛倭贼为九州侯啊?末将看他不是真心归顺,怕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李政在王大册封了黑田长清后,就急急地找了来。

  “你觉得呢?”

  王大微微笑。

  看到王大招牌式的微笑,李政就送了口气,道:“末将这就放心了!大人,那么,咱们接下来是不是该攻伐北边的四国岛了?”

  “不急!”

  王大摆了摆手,“九州岛,如今归我大夏掌握。而在福岛藩向北,便是李氏朝鲜。”

  “大清那边,因为荷兰人的一番炮击,如今是实行海禁,在内河里捣鼓造船。大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若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发展,对我大夏终究是大不利!”

  “朝鲜为大清藩属国。你说,若是东瀛人跨海再攻朝鲜,京里的那位万岁爷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王大笑得很贼。

  大明万历年间,东瀛人攻伐朝鲜,朝鲜不敌,向大明求援,大明可是派出了大军参战,最终击败了东瀛。

  大清立国,承接大明。

  康熙更是觉得自己文治武功,可以跟汉武唐宗相提并论。至于大明万历,怕是更不被康熙看在眼里。

  万历皇帝能做到的事情,康熙肯定不会让自己落于人后。

  “大人,这个,东瀛人会听咱们的吗?”

  “李政啊,你忘了这黑田长清了么?”

  王大办事,岂会做无用功?他可不是单纯地为了笼络黑田长清便封他九州侯,他根本就是要将黑田长清当刀使。

  黑田长清甚至都没有拒绝的胆量。

  作为大夏册封的九州侯,对朝廷的旨意不予执行,这就是抗旨不遵,是要被问罪的。黑田长清就算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况且,攻伐朝鲜,东瀛人一直都想着的。

  东瀛乃是岛国,先天不足。他们对于广袤陆地的向往,简直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病态的程度。

  有大夏支持,黑田长清怕是能屁颠屁颠地带着人去朝鲜打仗。甚至于,这家伙还会想着祸水东引,将大夏的力量引去朝鲜。届时,东瀛人就又能收复九州岛,而他则是国之功臣!

  王大出身江湖,又在墨晴的引导下,特意钻研了心理学。他做事,真的是瞄准了人性,只要跟他接触些时间的人,多数人都会在不知不觉间被他洞悉了自身的优缺点。

  黑田长清,同样不例外。

  这是个很有野心的家伙,至于忠诚什么的,王大没看到。

  事实上,王大始终记着墨晴曾经无意间说过的一句话,死掉的东瀛人,都未必是好人。

  如今,他们跟黑田长清也算是互相利用吧。

  若是黑田长清理不清自己的身份,王大不介意早点送他上路。

  而要进攻李氏朝鲜,只要在战场上出现了东瀛人,便可以把事情坐实了是东瀛人的入侵。然后,只需要强化攻势,打到朝鲜人给大清求援就好。

  康熙禁海,墨晴最初的海战攻略就有了偏差。如今,必需补足这个偏差。

  一切的目的,就是一点点消耗大清的实力。

  王大在九州岛这边布局的同时,墨晴也在婆罗洲定下了对大清的新一步战略。

  大夏海军护送陆军北上大越国。

  所谓的大越国,便是后世的越南。此时的大越国正是纷乱之际,当政的黎氏王朝对国内的统治已经是名存实亡。

  大越国的水师不过是些破舢板,面对大夏海军开路的铁皮舰,直接就被撞沉了。

  然后,海军击毁港口岸防火炮阵地,送陆军登陆。毫不费力地登陆大越国,并且迅速扩大战果,控制了大越国之金瓯。

  彼时的大越国,黎氏只是名义上的国王,事实上,北方由郑氏统领,南方由阮氏统领。这两大氏族都曾是黎朝开国太祖身边的大将,后来渐渐坐大,尾大不掉。

  墨晴并没有多了解秋影送来的大越国的情报,进攻大越国,只是将其变成进攻大清的跳板,若是能逼得对方向大清求援,那就更妙了。

  将战争爆发在本国的领土之外,是获取战争胜势的第一步。

  王大也是因为想到墨晴说过的这个,才会决定驱使东瀛人进攻朝鲜。

  这一驱狼打狗的举动,说起来,比墨晴直接动员大夏陆军进攻大越国更为高明。而这并非是墨晴的手段不够,只是她手头可动用的棋子就这些。

  大夏陆军主导对大越国进攻的人,乃是曾经的陆军特战队的队长赵七斤。

  自从他送了太子回京城归来,便一直在练兵。

  早在最初,墨晴就特别主动陆军山地战,丛林战的训练。这边的海岛、丛林居多,还有些岛上,到处都是山岭丘峰,不适应这些地形作战,就算是拿着先进的火器,也未必能取得胜利。

  火器,只是兵器之利。

  真正决定战争胜败的,还是人。

  这一点,在清末的甲午海战,得到了明确的验证。

  北洋水师拥有的战舰吨位、火力,都远远强于东瀛人,可最终还是被打败了。那一场惨败,也算是彻底葬送了大清的国运。

  赵七斤领着陆军北上,而在婆罗洲的南边,鄂尔泰和田文镜对爪哇岛诸多苏丹王国的处置,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

  鄂尔泰和田文镜的合作,真的是相得益彰。

  爪哇岛苏丹国的势力被急剧削弱,而岛上并没有爆发任何的大规模冲突。

  ……

  【亲们,求一下推荐票,月票!】


  (https://www.uuubqg.cc/120_120223/663312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