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内忧外患 …
白莲教起义,让嘉庆皇帝感觉到危机感。他不仅写了罪己诏,诚意反省过失,而且屡屡告诫各级官员戒贪爱民,任人唯贤。为了江山稳固,百姓安康,朝廷还颁布政策打压贪污奢靡之风,继而注重科举取士。
然而,清王朝在既定的运行框架下,各种问题和矛盾已是积重难返,嘉庆皇帝尽管十分关注吏治问题,但是官贪民贫却一直是嘉庆朝及其后的主要问题之一。
甚至官吏贪污的影子能折射到科举之中。本来从某些方面而言,科举之路就是为寒门子弟铺设的一条道路。可惜的是,这条道路上也会晃有金钱的魔影,尤其逢官吏贪腐,时局动荡之时为甚。
嘉庆当朝时期,不幸处于王朝盛衰轮回的拐点,他肩负帝国的兴衰,又面临父亲乾隆遗留的一些诟病;努力勤勉,却又难振朝纲。
与父亲乾隆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果敢作为的平庸天子。嘉庆皇帝的时代,正是满清王朝由康乾盛世走向衰落的时期,各地民众滋事此起彼伏。除了白莲教起义,还有天理教,天地会等民间帮派秘密结社,伺机行动。
嘉庆皇帝的儿子旻宁,也就是之后的道光皇帝,就差点丧命于天理教的刺杀行动。
嘉庆十八年的一天,二百多个天理教教徒共分两路进攻紫禁城。东华门一路的天理教教徒,在宫中的太监刘全和刘得才(两个太监是内应)的带领下,气势汹汹地杀进了紫禁城,另外一路天理教教徒,他们在太监杨进宗(天理教内应)的带领下,手持白旗,也杀进了紫禁城。
而这两路人马进攻的目标就是养心殿,他们以为嘉庆皇帝在养心殿里休息或者读书。然而当时,是皇子旻宁在养心殿读书。这一帮人气势汹汹地奔赴养心殿,旻宁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喊杀之声,赶忙叫卫兵关门。养心殿的外门关闭后,旻宁招手喊太监,命他到养心殿的后面,急取火枪。
可是这位皇子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去取武器的太监,竟是天理教的内应。
养心殿后面藏匿的火枪,就是旻宁用来防身的“秘密武器”,也就是说,里面装有火药和枪砂,并时刻处于用以防身的状态。
这个取武器的太监,为了配合天理教的行动,他竟将火枪中的枪砂取了出来。现在,枪里面只有火药,没有铅弹。
随即,旻宁站在养心殿的台阶下,手里端着小太监递给他的这把火枪,注意动静。当第一个天理教的教徒,两只手使劲,刚刚攀上养心殿的外墙时,旻宁手扣枪机,只听“轰”的一声枪响,枪声只是将那个天理教的教徒吓了一跳。因为没有射出的铅弹,故此,这个教徒连毫毛都没少一根。
旻宁这一枪发出,才知道枪膛中竟没有铅弹。这时候,再找递枪的小太监算账,已经为时过晚。他灵机一动,一伸手,在自己的衣襟上,扯下了几个纯铜的衣扣来。
圆溜溜的铜扣子,可比铅弹的外形要正多了,这几枚扣子被他丢进了火枪的枪膛。随后,旻宁的第二枪就被打响了。
刚刚攀到了墙顶的天理教徒头部被铜扣子射中,他惨叫一声,跌落墙外。
第二个天理教徒手持兵器,跃上了墙顶,可他还没等跳进养心殿的院子,旻宁的枪打响了,三枚铜扣子呼啸而来,有两枚正中天理教教徒的胸口,这个教徒身子一歪,翻着跟斗,从墙上直跌了下去……
这两名爬墙的天理教教徒死于非命后,其他围困养心殿的天理教教徒再也不敢爬墙了。这道理很简单,因为功夫再高,也怕火枪……
这些天理教教徒们,随后就改变了进攻方法。他们想对养心殿的木门下手,来个破门而入。可是要用单刀,劈开养心殿坚实的木门,无异于蚂蚁啃骨头,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办到的事情。
天理教两百人进攻紫禁城,要想取胜,就胜在一个出其不意。然而,当防卫松懈的紫禁城八旗兵听说天理教教徒突破东华门和西华门的门禁,攻进紫禁城后,这些八旗兵们就好像打了鸡血一样,高举着兵器喊叫着,直奔养心殿杀了过来。
这些八旗兵如此急于救驾,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想立功,第二个也是为了保命。试想,皇上若是遇刺,我们也难辞其咎呀。
没多大功夫,围困养心殿的天理教教徒们,便被全部解决了。因为在这一次行刺事件里,皇子旻宁面对敌情,沉着应战,为八旗兵全歼天理教教徒的起义队伍,赢得了时间。不久,嘉庆皇帝得知此事后,旻宁更被父亲嘉庆看好。故此,嘉庆决定传位给旻宁,也就是其后的道光皇帝。
天理教进攻紫禁城行刺,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也是震撼了满清朝廷。民乱缘由腐败,内忧始于民乱,爱新觉罗家族的江山逐渐动摇。
内忧已生,外患渐至。较之民众起义,更让人担忧的是,西方列强已经凯觎天朝许久,而且他们下手的时机也成熟了。
1840年,英国人凭着船坚炮利打开了天朝的大门,发动了鸦片战争。
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派出远征军侵略前来“拜访”。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英军将领的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8月,英国军舰以惊人的速度攻城掠地,直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本来主张战争的道光皇帝,此时眼见英舰迫近,慑于兵威,开始动摇。于是,道光皇帝派大臣琦善转告英人,允许通商和惩办林则徐,以此求得英舰撤至广州,并命令琦善立即南下广州谈判;同时,英方也以疾疫流行,秋冬将临,同意与清廷大臣在广州进行谈判。10月,琦善署理两广总督。
英国前来谈判的首领义律,与清廷大臣琦善谈判未果,于是,义律决定战后再商。1841年1月,英军突然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军死伤700余人,帅船、拖船沉毁11艘。琦善被迫让步,擅自与义律签订了一个条约,条约第一款就是将香港岛割与英国。第二天,英国军队就占领了香港岛。
道光皇帝对于英军提出的苛刻条件十分气愤,得知琦善擅订条约,并没有得到自己的批奏,于是非常愤怒,将其革职查办。
摇摆不定的道光皇帝再次怒而宣战,派出自己的侄子爱新觉罗·弈山为靖逆将军,率军进驻广州。
1841年2月,英军出动海陆军,攻破虎门沿线各炮台,顺江直达广州。广东水师关天培力战殉国。5月,弈山率领水军1700余人企图夜袭英军。然而在英军的反攻下,偷袭失败。英军趁势向广州城发起进攻,18000多清军退守城内。眼看形式大乱,弈山不得不竖起白旗向英军乞降。
弈山与义律签订了《广州和约》。和约规定,清军撤出广州城,另外支付600万两的“赎城款”。
义律获得的600万两赎城款没能入了英国政府的法眼,英国仍然觉得自己得到的还太少。
1842年6月,休整一番后的英军决定向北攻击。集中兵力向吴淞口发起攻击。在英军的猛攻之下,两江总督牛鉴逃跑,东炮台被攻陷。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下死守西炮台,然则前后夹击,已是四面楚歌。结果可想而知,陈化成与部下皆战至最后一口气,英勇殉国。
吴淞的陷落,使得江南沿线被打开,英军的舰船轻松开入长江。7月,英军大举进攻镇江,越城而入。
镇江陷落,英军乘胜而下,军舰开进南京下关江面,陆军从南京燕子矶登陆。英军扬言要攻入南京城。面对坚船利炮的威胁,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最终妥协退让。
最终,清廷大臣与英国人经过谈判之后,在英舰皋丽华号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根据条约内容规定,将中国沿海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城市开辟为通商口岸,满足了英国侵略者蓄谋已久的欲望。
因为广州被列为通商口岸之一,所以在广州的英国人逐渐多了。而且,鸦片战争后广州形势的变化对广州民众心理造成的冲击也很大。在此之前,广州民众还是鄙视英国人的,尤其是英国商人,认为他们缺乏文明,愚昧无知,形象也有点猥琐。不料鸦片战争后,英国人以胜利者的姿态回来了,个个神采奕奕,再不用事事通过当地衙门办理,为外国人撑腰的领事馆也建立起来了,可以想象这一切给广州民众心理上的冲击,他们必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而且,有的英国人时常滋事,欺压广州当地的百姓。然而,英国领事馆又包庇甚至纵容自己人,违法犯事以后从不严惩。而朝廷对这些犯法伤人的洋人时常又无可奈何。
英国人的纵容行为激起广州人民的强烈不满,为了不受洋人欺负,于是大家抱团取暖。与此同时,广州的天地会也总是站在群众百姓这边,遇到事情为百姓撑腰,替百姓解围。这样一来,广州的百姓群众潜移默化地受到天地会的影响,认为其比朝廷官府更为可靠。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不少人就暗地里加入天地会。天地会的群众基础日益壮大,成员多为社会中下层人士,甚至有科举落榜,仕途失意的人。
广州花县的一个读书人,名为洪秀全,本打算考取功名,可是他三次都在广州院试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感到自己仕途无望,回到家里重病一场,一度昏迷。病中迷糊见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你到人间来斩妖除魔。”
洪秀全心里愕然,随后又琢磨其意。他看阅过一些民间典故,这个梦境岂不是暗示他起义造反?
他思索一番后,放下了儒学四书,暗地里经人介绍加入了广州天地会分舵。
当天地会分舵主得知此人姓洪,不由得面露惊讶动情之色,又问了洪秀全一些个人事情,表现得异常关心。洪秀全疑惑,问及缘由。分舵主想了想,也没有隐瞒他,把有关谶语“洪水滔天之时,就是满清朝廷没落之日”的事情,告诉了洪秀全。
洪秀全听后,表面上哈哈笑着对分舵主说:“我本是一个落榜书生,怎么会有如此能耐?”然而,他结合上次自己的梦境,心里却有了打算。
(https://www.uuubqg.cc/10972_10972478/4086125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