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铁卫 > 第二百八十五章 捷报

第二百八十五章 捷报


  “臣陈雨奉旨出海,本为禁海缉私之事,不料阴差阳错卷入鞑子侵入朝鲜之役。首战铁山,驱逐鞑子户部承政马福塔五千人,斩首千余,其中满蒙八旗共计五百余人;次战辽河梁房口,击溃鞑子郡王阿济格、贝勒阿巴泰六千余人,斩首一千二百余人,其中真鞑过半。两战之后,伪汗皇太极被逼撤军,朝鲜王城之围旋解。臣以为:鞑子大举入侵,若令朝鲜臣服,后顾无忧,则大明危矣,今伪汗皇太极未竞全功、铩羽而归,大明可保数年无忧,不能全力南下入关,乃大明之幸、陛下之福。另,臣在铁山屯田,与皮岛彼此呼应,退可供给禁海缉私之粮草,进可效仿当年东江镇袭扰牵制鞑子南下入寇之举,是否可在此处设卫所,联合朝鲜,御敌于国门之外,事关重大,请陛下圣裁。”

  宽敞的乾清宫内,王承恩念完了这份捷报,案几后的崇祯已经听得眉飞色舞,站了起来。

  “好!朕即位以来,极少听到这样酣畅淋漓的捷报,当真是痛快至极!多少手握重兵的大将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没想到居然被区区一个署理指挥同知的千户做到了。”崇祯起身离开座椅,来回踱步,激动地说,“伴伴,你说说,两战斩首两千余人,真鞑过半,而且对方将领都不是无名之辈,马福塔之流也就罢了,阿济格和阿巴泰可是奴酋之中数得着的大将啊,这样的战绩,是不是足以震惊朝野?”

  王承恩谨慎地回答:“没有见到首级之前,奴婢认为这战绩可能有些许水分。但无论如何,这份战绩已经非常耀眼了,恰恰说明皇爷没有看错人。”

  崇祯哈哈大笑,苍白的脸上现出几分潮红。其实他当初看重的是陈雨赚钱的本事,并没有对其带兵打仗寄予厚望,能够在异国他乡取得这样的战绩,纯属无心插柳,但是王承恩含糊其辞,往他头上戴能识人、会用人的高帽子,他心里很是舒服,好话谁不愿意听呢。

  “传朕的命令,传召内阁的温长卿及本兵,商议要事。”崇祯说,“陈雨辛辛苦苦打了胜仗,不能白打,有功要赏,同时如何利用这次大胜,巩固胜果,也要商量个子丑寅卯来。”

  不久后,内阁首辅温体仁和兵部尚书张凤翼同时到来。

  温体仁字长卿,崇祯二年入阁,继而成为首辅,在原本的历史上,一直到崇祯十年才致仕,在崇祯在位期间担任首辅时间最长的。崇祯在位十七年,内阁大学士像走马灯一样的换来换去,前后达五十人次,只有温体仁稳坐钓鱼台,稳稳当当做了八年首辅,堪称官场不倒翁。他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阶左柱国,兼支尚书体禄,当时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张凤翼担任兵部尚书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担任总督,负责蓟、辽、保定军务期间,收复了复遵化、永安四城,而后又因为登州兵变平定,因功加太子少保,在崇祯看来,是颇有才干的能臣。崇祯在军事方面有什么决策,多半会召集他们两人事先商议,抉择不定的再交由廷议。

  待二人见礼后,崇祯说:“今日召二位爱卿前来,有要事相商。你二人先看看这份捷报。”

  温体仁从王承恩手中接过捷报,一目十行浏览了其中的内容,心里非常惊讶,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山东的卫所军官造假,谎报军功。大明的军队和清军打仗也不是一两年了,十战九败,运气好碰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依靠兵力优势或许能够取得一些胜利,但罕有斩首两千余人的惊人战绩——尤其这两千人中一半都是真鞑子。

  他不动声色地将捷报转递给张凤翼,趁着对方阅读的间隙,脑中迅速梳理了一遍崇祯对此事可能会产生的看法和态度,以此来决定自己该怎么说话,迎合皇帝。

  如果崇祯怀疑这份捷报的真实性,就会直接下旨核查真伪,而不是召集他这个内阁首辅以及兵部尚书前来商议——处置一个谎报军功的地方卫所军官,还用不上这么大的阵仗。再联想到捷报中最后两句话“今伪汗皇太极未竞全功、铩羽而归,不能全力南下入关,大明可保数年无忧”以及“此处设卫所,联合朝鲜,御敌于国门之外”,温体仁明白了,崇祯九成九已经相信了这份捷报的内容,而且打算围绕这两句话做文章。

  等张凤翼将捷报递还给王承恩之后,温体仁开口说:“恭喜陛下,此乃数十年来难得一见的大捷,完全是陛下用人得当、运筹帷幄之功,大明有陛下这样的圣明君主,何愁不能中兴?”

  崇祯笑容满面地问:“长卿也这么认为?那么你和本兵都说说看,陈雨所说‘大明可保数年无忧’,是否属实?”

  陈雨在捷报中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温体仁虽然战略眼光平平,但是也能跟着陈雨的思路看到事情的本质,他笃定地回答:“伪汗皇太极攻打朝鲜,绝非心血来潮,而是要拔除身侧的钉子,为大举入关做准备,现在劳师远征却一无所获,短期内是不会再度攻打朝鲜了,也不敢倾力进犯我大明。所以陛下可以放心,数年之内,鞑子即便入寇,也不敢深入腹心之地,‘己巳之变’那样鞑子兵临城下,进犯京城,要求签订城下之盟的情况,是不会有的了。”

  “己巳之变”指的是崇祯二年,皇太极亲征,率大军直抵京城,在北直隶烧死劫掠7个多月的那场战争。这次入寇,危及明朝的首都,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清军的威胁不仅仅在关外,还导致了权倾一时的袁崇焕被治罪,凌迟处死。

  崇祯闻言也想起了当年的袁崇焕,正是因为信任其“五年平辽”的计划,才放手让他去做事,现在回想起来,默许他处死毛文龙,无人能牵制后金,导致皇太极无所顾忌地入寇,很难说不是一个败笔。再联系陈雨捷报中利用铁山加皮岛牵制清军的建议,他很有些心动,或许真的能起到奇效也不一定。


  (https://www.uuubqg.cc/100_100616/547193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