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凤鸣岐山
二桃杀三士。//欢迎来到阅读//
在功名、权利面前,能够不虚荣、不浮躁、能够正确的判断自己、把握好每一步,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所要具备的素质。
如果没有穿越者的身份,李原在皇位的诱惑面前,也会如赢子婴一样,明知是火坑,却依旧要往下跳。
今天的蛰伏。
是为了下一步的一飞冲天。
在对多达五十万的反秦联军,势力还很弱小的李原军若是螳臂当车,结果就将是灰飞烟灭,而他现在这一退让,让出空虚的咸阳城,并把没有兵权的赢子婴推到了前台,形势的发展就将是项羽、刘邦为了争夺关中王的位置,展开你死我活的争霸战。
历史在发生着转变,不变的是人心。
李原相信,项羽还是那个项羽、刘邦也还是那个刘邦,性格上的弱点最终会让他们之间爆发激烈的冲突。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隐伏自己,静观其变。
雍城。
先秦国都。
也就是后来的陕西省凤翔县,这里是《禹贡》中天下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雍州的治所所在。在春秋之时称之为雍邑,秦襄公被封为诸侯时,西周王赐岐西之地。
岐西即是内史郡以西、狄道以东的关中平原上游一带,在后世来说,则是宝鸡、凤翔、陈仓、千叶、扶风一带,这里的草木繁盛,土地肥沃,地理位置扼东西交通之要冲,兼又沟壑纵横,地势易守难攻。相对于关中的其它地方,雍城的百姓对秦国的感情最深,他们是李原在未来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全军抵达雍城之后的第二天,李原紧急召集将领、谋士,召开了自入关中以来的第一次正式军事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杨熊、辛胜等原本游离于外围的将领也被纳入进来,对于他们来说,随着与李原关系的日渐紧密,在这一小团体的向心力作用下,他们已经没有了其它的选择。
杨熊一路溃退,留守在函谷关的守备兵力只区区千人,面对铺天盖地的反秦军,他就算拥有天险,也无法在实力悬殊之极的情况下守住关隘。
辛胜是在女儿辛追的陪同下,举家迁居雍城的,在他的示范和号召下,李原军移民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在李原占领关中的过程中,老将军发挥了无人可以替代的作用,在统一战争中煜煜发光的老将,渴望再一次证明自己。
关东六国人对秦国的痛恨由来已久,关东的暴乱已经让秦人心惊不已,面对死亡灭家的威胁,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秦人在家人的期盼下,踏上西去的路途,他们要为整个家族赢得传承繁衍的希望。
雍城外,岐山。
让辛胜、杨熊等人惊讶的是,李原并没有将会议的地点放在正式的议事厅,而是挪到了岐山脚下。
在野外召开军事部署会议,面对起伏不定的山峦、骆甲、王尚等年轻将领心胸一阔,多日撤退的郁闷也随之一扫而空。
一个中央有一个缩小版的沙盘已经制作完成,摆放在众人面前,山川用沙土堆积,河流用流水穿凿,道路、关隘、森林和城池都被标注的清清楚楚。
“诸君,天高海阔,有的是我男儿纵横驰骋的地方。我军今日的后撤,就是为了来日的大踏步前进,咸阳我们今天放弃了,终有一天会再去取回的,你们,有没有自信?”李原炯炯的目视众将谋士,大声说道。
“有!”骆甲、王尚、蒋渝等年轻将领回答的声音并不响亮。
“诸君,自三月以来,我军按照事前的布置,收缩兵力,让出函谷、咸阳、临夏、蓝田等多座城池,现在,全军已完成战略转移,累计随军迁移到岐山以西的丁壮、健妇有二十万人,今已安排到武功、眉山、岐县等地安置,粮秣供应一块,到今秋第一季粟米成熟还有四个月,虽然多方筹措,然就食人数过多,还有一个月的缺额——。”面对或老、或少、或勇武、或智谋的一众将校,李原用一根青铜杖,点指着沙盘上的一个个城池,开始分析起关中的复杂形势。
“根据最新的消息,秦岭的南面饶关方向,已经出现刘邦军的身影,估计刘军速度快的话,只需二日夜就能到达咸阳;函谷方向,项羽的军队刚刚通过关隘,到达都城最快需五日,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谨守住岐山、陈仓一线,不管是谁敢来老秦人的地方占便宜,那坚决不客气的狠狠痛击。”
“将军,这次我们真的不退了?”骆甲惊喜问道。
撤退、转移、搬家——,这些天来,李原军中将校多有怨言,对于习惯了勇往直前的士卒来说,让他们后退比杀了他们都要难受,这一点李原也是感同深受,但命令就是命令,必须无条件的执行,在这一点上,骆甲他们完成的不错,只是心里上还有些转不过弯来。
李原点指沙盘,接着道:“我们放弃了函谷关、放弃了咸阳,搜刮了咸阳的国库,留下这么一大片的地方以供项羽、刘邦他们折腾,我们就安心看好戏吧!诸君来看,我军接下来的军事目标是陇西郡,上卦一带(今天水一带)为我秦之故土,轩辕故里,现在却饱受狄人、羌人袭扰,我们要做的是赶跑蛮族,休养生息,以待复起之时。”
“郡守,此次边军王离、苏角、蒙虎三位将军也随我军撤退到了雍县,我看他们的意思,是想要回转九原,我们当如何处置。”杨熊一脸敬服的问道。
李原方才的分析让他有一种拔云见日的惊异感受,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分析、看待国家的大势,李原的能力确实比他要强了太多。
“边军骄纵,前番就目中无人,这一次边军精锐全失,依我之见,不如收了其残兵了事。”骆甲恨恨道。
“郡守不可,王离、苏角这次幸得我军接应,才始饶幸逃了性命,依平之见,可以为互援。”陈平听言谏道。
刚才,李原分析的是军事大势,这方面不是他陈平的强项,不过,说到纵横联合这一块,陈平的见解确实有独到之处。
大秦边军的根基在北方的九原郡,虽然边军精锐已经损失得差不多了,但在九原郡还是有留守部队的,在反秦势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李原军与边军是秦国现存仅有的两支成建制的力量了,互为倚角,互为援手,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https://www.uuubqg.cc/0_500/291925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